1.概述 | 第1-13页 |
·绪论 | 第8-11页 |
·结果对比 | 第11-13页 |
·普通注塑成型 | 第11页 |
·结论 | 第11-13页 |
2.本课题的主要意义和任务 | 第13-15页 |
·本课题的主要意义 | 第13-14页 |
·本课题的主要任务 | 第14-15页 |
3.有限元分析的理论基础 | 第15-25页 |
·有限元法概述 | 第15-22页 |
·有限元分析软件 | 第15-16页 |
·有限元法简介 | 第16-19页 |
·有限元法的历史 | 第16-17页 |
·有限元分析过程 | 第17-18页 |
·典型静力分析的命令流 | 第18-19页 |
·有限元分析的形函数 | 第19-21页 |
·三维实体有限元分析形函数(空间问题有限元分析) | 第19页 |
·三维一次4节点元素的形函数 | 第19-20页 |
·三维二次10节点元素 | 第20-21页 |
·有限元网格划分的基本原则 | 第21-22页 |
·本课题分析的力学理论 | 第22-25页 |
4.动模型芯的受力分析 | 第25-45页 |
·对动模型芯造型的分析 | 第25页 |
·动模型芯的力学模型 | 第25-33页 |
·动模型芯的物理模型 | 第25-27页 |
·动模型芯简化为受均布载荷多支点梁的解析法求解推导 | 第27-29页 |
·动模型芯简化梁的载荷换算 | 第29-32页 |
·动模型芯简化梁计算 | 第32-33页 |
·对动模主型芯半结构进行分析 | 第33-39页 |
·动模型芯的建模和导入 | 第33-34页 |
·设定动模型芯的元素类型、材料参数 | 第34页 |
·生成动模型芯的有限元模型 | 第34-35页 |
·动模型芯的约束及载荷 | 第35-36页 |
·进入求解器,对动模型芯的有限元模型进行分析计算 | 第36-38页 |
·分析结论 | 第38-39页 |
·对动模主型芯全结构进行分析 | 第39-40页 |
·分析结论 | 第39-40页 |
·网格划分疏密度对动模主型芯分析结果的影响 | 第40-45页 |
·10级网格精度(最疏密的网格划分)分析结果对比 | 第40-43页 |
·结论 | 第43-45页 |
5.内侧型芯滑块的受力分析 | 第45-53页 |
·内侧型芯滑块的受力状况 | 第45页 |
·动模型芯滑块的力学模型 | 第45-46页 |
·内侧型芯滑块未改进模型的受力分析 | 第46-53页 |
·结论 | 第51-53页 |
6.模具其它零件的受力分析以及优化 | 第53-77页 |
·动模型芯体的受力分析 | 第53-59页 |
·动模型芯体的受力计算 | 第53-56页 |
·动模型芯体的力学模型 | 第56-57页 |
·动模型芯体的受力分析结果 | 第57-59页 |
·动模型芯体分析结论 | 第59页 |
·动模垫板的受力分析 | 第59-63页 |
·动模垫板的受力计算 | 第59-60页 |
·动模垫板的受力分析过程与结果 | 第60-62页 |
·动模垫板的分析结论 | 第62-63页 |
·动模型芯支柱的受力分析 | 第63-65页 |
·结论 | 第65页 |
·定模型腔的受力分析 | 第65-68页 |
·定模型腔的力学模型 | 第65-66页 |
·定模型腔的分析结果 | 第66-68页 |
·结论 | 第68页 |
·型腔滑块的受力分析 | 第68-71页 |
·结论 | 第71页 |
·定模套的受力分析 | 第71-77页 |
·定模套的力学模型 | 第71-74页 |
·定模套的分析过程及结果 | 第74-76页 |
·结论 | 第76-77页 |
7.受力分析的主要结论 | 第77-79页 |
8.模具的仿真运动 | 第79-85页 |
·模具的动作原理 | 第79页 |
·仿真概述 | 第79-80页 |
·模具的装配和机构定义 | 第80-84页 |
·结论 | 第84-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9页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89-90页 |
声明 | 第90-91页 |
致谢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