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LR设计方法研究
第一章 绪论 | 第1-1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7页 |
§1.2 HLR概述 | 第7-12页 |
§1.2.1 信令网概述 | 第7-8页 |
§1.2.2 HLR在移动通信网络中的位置 | 第8-10页 |
§1.2.3 HLR的网络体系结构 | 第10-12页 |
§1.3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2-13页 |
§1.3.1 国内外发展动态 | 第12-13页 |
§1.3.2 课题研究意义 | 第13页 |
§1.4 论文工作及组织结构 | 第13-14页 |
§1.4.1 论文工作 | 第13页 |
§1.4.2 论文组织结构 | 第13-14页 |
第二章 ERCSM开发方法 | 第14-19页 |
§2.1 RCSM方法 | 第14-16页 |
§2.1.1 UML语言 | 第14-15页 |
§2.1.2 SDL语言 | 第15页 |
§2.1.3 RCSM方法概述 | 第15-16页 |
§2.2 ERCSM方法 | 第16-19页 |
§2.2.1 提出ERCSM方法的意义 | 第16-17页 |
§2.2.2 ERCSM方法的内容 | 第17-19页 |
第三章 协议分析及模型的理论抽象 | 第19-26页 |
§3.1 协议分析 | 第19-21页 |
§3.1.1 协议的确定 | 第19-20页 |
§3.1.2 网络特性分析 | 第20-21页 |
§3.1.3 提出面对象概念的意义 | 第21页 |
§3.2 自治对象 | 第21-26页 |
§3.2.1 提出自治对象的意义 | 第21-22页 |
§3.2.2 自治对象形式化定义 | 第22-23页 |
§3.2.3 自治对象的结构模型 | 第23-24页 |
§3.2.4 HLR中的自治对象 | 第24-26页 |
第四章 系统逻辑设计 | 第26-40页 |
§4.1 层面对象的确定 | 第26-34页 |
§4.1.1 层对象 | 第26-29页 |
§4.1.2 面对象 | 第29-34页 |
§4.2 系统逻辑模型 | 第34-40页 |
§4.2.1 类图 | 第34-35页 |
§4.2.2 系统/功能块图 | 第35-36页 |
§4.2.3 MSC图 | 第36-40页 |
第五章 对象设计 | 第40-47页 |
§5.1 进程图 | 第40页 |
§5.2 路由选址服务对象 | 第40-43页 |
§5.3 编解码子系统 | 第43-47页 |
第六章 物理实现 | 第47-49页 |
§6.1 测试类别 | 第47-48页 |
§6.2 测试环境设计 | 第48-49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49-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