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引言 | 第7-12页 |
1. 选题背景 | 第7-8页 |
2. 杀虫单简介 | 第8-9页 |
3. 吡虫啉简介 | 第9-10页 |
4. 选题依据、目的及意义 | 第10-12页 |
文献综述 | 第12-20页 |
1. 杀虫单的分析方法 | 第12-13页 |
2. 吡虫啉的分析方法 | 第13-14页 |
3. 农药的电化学分析方法 | 第14-20页 |
第一篇 示波电位滴定法测定杀虫单含量 | 第20-25页 |
第一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1-22页 |
1.1.1 引言 | 第21页 |
1.1.2 试剂 | 第21-22页 |
1.1.3 仪器 | 第22页 |
1.1.4 实验方法 | 第22页 |
第二章 结果与讨论 | 第22-25页 |
1.2.1 试验条件确定 | 第22页 |
1.2.2 示波滴定法与其他方法测试结果的比较 | 第22-23页 |
1.2.3 重复性试验 | 第23页 |
1.2.4 相关性试验 | 第23页 |
1.2.5 杂质的去除 | 第23-24页 |
1.2.6 杀虫单有效成分计算 | 第24-25页 |
第二篇 示波滴定法快速测定杀虫单工业品 | 第25-33页 |
第一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6-27页 |
2.1.1 引言 | 第26页 |
2.1.2 试剂 | 第26页 |
2.1.3 仪器 | 第26-27页 |
2.1.4 实验方法 | 第27页 |
第二章 结果与讨论 | 第27-33页 |
2.2.1 杂质的掩蔽方法 | 第27-29页 |
2.2.2 测定杀虫单时溶液酸度的影响 | 第29页 |
2.2.3 滴定速度对结果的影响 | 第29-30页 |
2.2.4 温度对结果的影响 | 第30-31页 |
2.2.5 示波器指示终点与甲基橙做指示剂指示终点的比较 | 第31页 |
2.2.6 方法的准确度 | 第31-32页 |
2.2.7 方法的和精密度 | 第32-33页 |
第三篇 杀虫单的极谱伏安行为 | 第33-43页 |
第一章 材料与方法 | 第34页 |
3.1.1 引言 | 第34页 |
3.1.2 试剂 | 第34页 |
3.1.3 仪器 | 第34页 |
3.1.4 实验方法 | 第34页 |
第二章 结果与讨论 | 第34-43页 |
3.2.1 底液的选择 | 第34-36页 |
3.2.2 体系稳定性 | 第36-37页 |
3.2.3 温度试验 | 第37页 |
3.2.4 扫描速度、静止时间和起始电位与峰电流的关系 | 第37页 |
3.2.5 波高与浓度的关系 | 第37页 |
3.2.6 测定的精密度和添加回收率试验 | 第37-38页 |
3.2.7 样品测定与非水滴定法比较 | 第38页 |
3.2.8 可逆性 | 第38-39页 |
3.2.9 吸附性 | 第39-40页 |
3.2.10 电子反应参数的测定 | 第40页 |
3.2.11 电化学还原机理 | 第40-43页 |
第四篇 吡虫啉极谱吸附波的研究及应用 | 第43-50页 |
第一章 材料与方法 | 第44页 |
4.1.1 引言 | 第44页 |
4.1.2 试剂 | 第44页 |
4.1.3 仪器 | 第44页 |
4.1.4 实验方法 | 第44页 |
第二章 结果与讨论 | 第44-50页 |
4.2.1 底液的选择 | 第44-46页 |
4.2.2 体系稳定性 | 第46页 |
4.2.3 扫描速度、静止时间和起始电位与峰电流的关系 | 第46页 |
4.2.4 温度系数试验 | 第46页 |
4.2.5 波高与浓度关系 | 第46-47页 |
4.2.6 测定的精密度及回收率试验 | 第47页 |
4.2.7 样品的测定与HPLC方法比较 | 第47页 |
4.2.8 可逆性 | 第47-48页 |
4.2.9 吸附性 | 第48-49页 |
4.2.10 电子反应参数的测定和电极反应 | 第49-50页 |
第五篇 全文结论 | 第50-53页 |
结论 | 第51-53页 |
第六篇 设想 | 第53-55页 |
设想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2页 |
英文摘要 | 第62-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