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缩略语表 | 第1-6页 |
| 中文摘要 | 第6-10页 |
| 英文摘要 | 第10-16页 |
| 前言及文献回顾 | 第16-31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31-49页 |
| 一、 材料 | 第31-33页 |
| 二、 方法 | 第33-49页 |
| (一) 心肌顿抑模型及实验方案 | 第33-34页 |
| (二) 缺血预适应模型及实验方案 | 第34页 |
| (三) 急性心肌梗塞模型及实验方案 | 第34-35页 |
| (四) 冬眠心肌模型及实验方案 | 第35-37页 |
| (五) 培养心肌缺血再灌注细胞周亡及Losartan的影响 | 第37-39页 |
| (六) 血流动力及心功能的测定 | 第39-40页 |
| (七) 心电图记录及分析 | 第40页 |
| (八) 心肌梗塞面积的测定 | 第40页 |
| (九) DNA的提取及电泳:DNA Ladder的检测 | 第40-41页 |
| (十) SABC免疫组化检测Bcl-2、Bax及FAS | 第41-43页 |
| (十一) 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 | 第43-44页 |
| (十二) SOD测定 | 第44-45页 |
| (十三) MDA测定 | 第45页 |
| (十四) 心肌酶测定 | 第45页 |
| (十五) ATII测定 | 第45-46页 |
| (十六) 培养细胞常规透射电镜样本制备及观察 | 第46-47页 |
| (十七) 流式细胞仪观察培养心肌细胞凋亡 | 第47-48页 |
| (十八) 图像分析 | 第48页 |
| (十九) 统计分析 | 第48-49页 |
| 结果 | 第49-63页 |
| 一、 顿抑心肌模型与心肌细胞凋亡 | 第49-52页 |
| (一) 心电图改变 | 第49页 |
| (二) 心功能的变化 | 第49-51页 |
| (三) MDA、SOD及心肌酶改变 | 第51页 |
| (四) 心肌HE染色光镜观察 | 第51-52页 |
| (五) TUNEL检测及DNA Ladder | 第52页 |
| (六) Bcl-2、Bax及FAS的表达 | 第52页 |
| 二、 缺血预适应对缺血再灌注所致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 第52-56页 |
| (一) 缺血预适应对心律失常的影响 | 第52-53页 |
| (二) MDA、SOD及心肌酶改变 | 第53-54页 |
| (三) 梗塞面积的变化 | 第54页 |
| (四) 心肌细胞周亡的检测 | 第54-55页 |
| (五) Bcl-2、Bax及FAS的表达 | 第55-56页 |
| 三、 急性心肌梗塞与细胞凋亡 | 第56-59页 |
| (一) 心脏大体观察 | 第56页 |
| (二) 心肌HE染色光镜观察 | 第56-57页 |
| (三) AMI不同时点心肌细胞凋亡的变化 | 第57-58页 |
| (四) AMI不同时点Bcl-2、Bax及FAS的表达 | 第58-59页 |
| 四、 冬眠心肌模型与心肌细胞凋亡 | 第59-60页 |
| (一) 一般情况 | 第59页 |
| (二) 心肌HE染色光镜下变化 | 第59-60页 |
| (三) 心肌细胞凋亡的检测结果 | 第60页 |
| (四) Bcl-2、Bax及FAS的表达 | 第60页 |
| 五、 Losartan对培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干预 | 第60-63页 |
| (一) 培养心肌细胞的一般特征 | 第60-61页 |
| (二) ATII对培养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Losartan的干预 | 第61页 |
| (三) 培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及Losartan对其影响 | 第61-63页 |
| 讨论 | 第63-77页 |
| 一、 关于动物模型 | 第63-65页 |
| 二、 急性心肌缺血与心肌细胞凋亡 | 第65-70页 |
| 三、 慢性心肌缺血(HM)与心肌细胞凋亡 | 第70-71页 |
| 四、 急慢性心肌缺血心肌细胞凋亡的机制 | 第71-75页 |
| 五、 Losartan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干预 | 第75-76页 |
| 六、 临床意义 | 第76-77页 |
| 结论 | 第77-78页 |
| 附图 | 第78-86页 |
| 参考文献 | 第86-99页 |
| 致谢 | 第99-100页 |
| 综述 | 第100-11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