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性工学及其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1-13页 |
·课题研究的背景 | 第11-12页 |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2-13页 |
·感性工学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 第16-17页 |
第2章 感性设计方法概述 | 第17-27页 |
·消费者需求分析模型—Kano模型 | 第17-19页 |
·人性化设计与情感化设计 | 第19-21页 |
·人性化设计 | 第19-20页 |
·情感化设计 | 第20-21页 |
·感性工学的含义 | 第21-24页 |
·感性 | 第21-22页 |
·感性工学 | 第22-24页 |
·感性工学与人机工程学 | 第24-26页 |
·人机工程学及其发展历史 | 第24-25页 |
·感性工学与人机工程学 | 第25-26页 |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3章 感性工学的实施 | 第27-43页 |
·感性的测量方法 | 第27-30页 |
·心理学测量方法 | 第28-29页 |
·生理学测量方法 | 第29-30页 |
·将感性转译为设计要素的方法 | 第30-33页 |
·感性工学分类及实施程序 | 第33-38页 |
·感性语汇分类法 | 第34页 |
·感性工学系统 | 第34-37页 |
·感性工学系统拓展 | 第37-38页 |
·采用KE的典型产品设计分析 | 第38-42页 |
·汽车设计 | 第38-40页 |
·电子产品设计 | 第40-41页 |
·化妆品及服装设计 | 第41页 |
·家用产品设计 | 第41-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4章 感性工学对我国设计的启示 | 第43-49页 |
·国内工业设计现状 | 第43-44页 |
·感性工学对我国设计的启示 | 第44-46页 |
·感性工学简化模型 | 第46-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5章 感性工学应用研究—以电热水壶为例 | 第49-59页 |
·设计域的选择 | 第49页 |
·感性语汇空间的拓展 | 第49-50页 |
·产品特征空间的拓展 | 第50-52页 |
·感性评价 | 第52页 |
·设计要素与感性的关联性的建立 | 第52-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59-61页 |
附录1—感性形容词分析 | 第61-63页 |
附录2—产品样本分析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致谢 | 第69-7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1-72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