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 第1-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2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9-13页 |
·本研究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 第13-16页 |
·本研究中相关概念的界定及说明 | 第16-19页 |
·本文的研究方法与资料说明 | 第19-22页 |
·研究方法的选定 | 第19-20页 |
·研究资料的说明 | 第20-22页 |
第2章 国内外小额信贷研究回顾及述评 | 第22-51页 |
·生产性反贫困政策述评 | 第22-28页 |
·对贫困内涵的再界定 | 第22-24页 |
·生产性反贫困政策与传统反贫困政策的对话 | 第24-28页 |
·小额信贷反贫困原理及其减缓贫困的实证分析 | 第28-32页 |
·国际小额信贷运作模式及其与本土化运作模式的差异对比 | 第32-39页 |
·孟加拉乡村银行GB 模式及借鉴 | 第33-34页 |
·GB 及BRI 信贷模式的独特性与本土化运作模式的差异 | 第34-39页 |
·我国小额贷款政策从农村到城市的发展过程 | 第39-42页 |
·国内下岗失业人员小额贷款政策解析 | 第42-48页 |
·下岗失业人员小额贷款政策的实施背景及相关政策梳理 | 第42-45页 |
·对城市下岗失业人员小额贷款政策的实证分析 | 第45-48页 |
·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及本论文的研究重点 | 第48-51页 |
第3章 实施下岗失业人员小额贷款政策的福利效应及其产生过程分析 | 第51-86页 |
·小额贷款政策物质层面的福利效应 | 第51-54页 |
·小额贷款政策非物质层面的福利效应 | 第54-62页 |
·创造未来取向 | 第54-56页 |
·收获人力资本 | 第56-58页 |
·培养专业技能 | 第58-60页 |
·提升后代福利 | 第60-62页 |
·小额贷款政策的附带福利效应 | 第62-68页 |
·创业带动就业规模化 | 第63-65页 |
·在岗培训实现人力资本增长规模化 | 第65-68页 |
·福利效应的产生过程:多重政府行为的运作 | 第68-78页 |
·准确瞄准目标群体是福利效应形成的基础 | 第69-70页 |
·全方位与多元化的跟踪服务是提升创业成功率的关键 | 第70-73页 |
·彻底执行联动政策是附带福利效应形成的保证 | 第73-78页 |
·政策工具对福利效应的影响 | 第78-86页 |
第4章 下岗失业人员小额贷款政策执行中的政策微效及原因分析 | 第86-117页 |
·政策实施主体认知与目标的差异分析 | 第86-97页 |
·政策执行者对下岗失业人员小额贷款政策的认知和目标 | 第87-94页 |
·政策受助者对下岗失业人员小额贷款政策的认知和目标 | 第94-97页 |
·政策微效的直观表现:年贷款金额增减差异过大 | 第97-100页 |
·政策微效产生的原因分析 | 第100-117页 |
·目标群体偏离 | 第101-103页 |
·非正式规则介入 | 第103-106页 |
·拖欠贷款 | 第106-108页 |
·反担保标准步步提高 | 第108-113页 |
·裁量权使用不当 | 第113-117页 |
第5章 对下岗失业人员小额贷款反贫困理论与实践的创新思考 | 第117-133页 |
·对下岗失业人员小额贷款反贫困理论的创新思考 | 第117-122页 |
·借鉴西方资产建设理论为我所用 | 第117-119页 |
·树立创业带动规模就业的理念,建构中国特色的反贫困理论 | 第119-122页 |
·对下岗失业人员小额贷款实践的创新思考 | 第122-133页 |
·打破二线运作模式 | 第122-126页 |
·完善回收风险控制体系 | 第126-129页 |
·强化创业项目的可行性分析 | 第129-133页 |
结语 | 第133-136页 |
参考文献 | 第136-150页 |
附录一 | 第150-152页 |
附录二 | 第152-153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相关学术成果 | 第153-154页 |
中文摘要 | 第154-157页 |
ABSTRACT | 第157-1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