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RS的阜新地区自然生态修复监测研究
致谢 | 第1-5页 |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1 绪论 | 第12-20页 |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生态修复监测研究 | 第13-15页 |
·国内外研究概况、水平和发展趋势 | 第15-17页 |
·研究的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文章结构 | 第19-20页 |
2 研究区的概况和数据的获取 | 第20-23页 |
·研究区概况 | 第20-21页 |
·地理概况 | 第20-21页 |
·气候特点 | 第21页 |
·数据准备 | 第21-23页 |
·卫星图像的选择 | 第21-22页 |
·其他数据 | 第22-23页 |
3 自然生态修复遥感监测的研究方法 | 第23-45页 |
·植被覆盖度 | 第23-29页 |
·用于监测的植被指数 | 第23-24页 |
·基于NDVI 的植被覆盖度计算原理 | 第24-29页 |
·土地利用类型变化 | 第29-37页 |
·遥感影像分类 | 第29-32页 |
·遥感土地利用类型监测 | 第32-34页 |
·精度评定 | 第34-37页 |
·景观格局动态分析 | 第37-40页 |
·景观格局动态分析的内容与分类 | 第37页 |
·景观格局指标选择 | 第37-40页 |
·其他自然生态修复遥感监测因素 | 第40-45页 |
·温度指数 | 第40-42页 |
·湿度指数 | 第42页 |
·土壤指数 | 第42页 |
·穗帽变换指数 | 第42-45页 |
4 自然生态修复遥感监测的要素提取 | 第45-58页 |
·TM 数据的预处理 | 第45-51页 |
·影像的几何校正 | 第45-46页 |
·波段选择 | 第46-50页 |
·研究区的提取 | 第50-51页 |
·自然生态修复遥感监测所涉及要素的提取 | 第51-58页 |
·植被覆盖度 | 第51-52页 |
·土地利用类型 | 第52-54页 |
·其他影响自然生态修复因素的提取 | 第54-58页 |
5 自然生态修复遥感监测的结果与分析 | 第58-71页 |
·植被覆盖度变化统计 | 第58-59页 |
·土地利用类型变化 | 第59-62页 |
·精度评定 | 第59-60页 |
·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分析 | 第60-62页 |
·景观格局分析 | 第62-68页 |
·景观级别景观指标分析 | 第62-65页 |
·景观类型景观特征指数分析 | 第65-68页 |
·其他影响自然生态修复遥感监测因素的统计分析 | 第68-71页 |
·温度变化 | 第68-69页 |
·湿度变化 | 第69页 |
·土壤变化 | 第69-71页 |
结论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6页 |
作者简历 | 第76-78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78-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