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经济作物论文--油料作物论文--油菜籽(芸薹)论文

油菜氮高效的生理机制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1页
 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0-12页
   ·油菜的用途第10页
   ·我国氮肥利用现状及相关问题第10-11页
   ·作物氮效率基因型差异与氮水平的相关性第11-12页
 2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2-19页
   ·氮效率的定义第12页
   ·植物高效吸收氮素的生理机制研究进展第12-15页
     ·与植物氮素吸收效率相关的根系形态及生理特性第12-14页
     ·与植物氮素吸收效率相关的地上部物质生产第14-15页
   ·植物高效利用氮素的生理机制研究进展第15-19页
     ·与植物氮素利用效率相关的酶及其活性第15-16页
     ·与植物氮素利用效率相关的叶绿素含量第16-17页
     ·与植物氮素利用效率相关的叶片光合速率第17-18页
     ·与植物氮素利用效率相关的叶绿素含量第18页
     ·植株体内氮素含量与氮素利用效率的关系第18-19页
     ·植株体内氮素损失与氮素利用效率的关系第19页
 3 植物高效利用氮素的生理机制研究的发展趋势第19-21页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21-26页
 1 供试品种、试验设计与管理第21-22页
   ·供试油菜品种第21页
   ·试验设计与管理第21-22页
 2 取样及测定方法第22-24页
   ·取样第22页
   ·测定项目与方法第22-24页
     ·一级侧根数和根长的测定第22页
     ·根系活力的测定第22-23页
       ·标准曲线的的制作第22页
       ·测定方法第22-23页
       ·计算第23页
     ·根系总吸收表面积和活跃吸收面积的测定第23-24页
       ·标准曲线的制作第23页
       ·测定方法第23页
       ·计算第23-24页
     ·植株干重测定第24页
     ·硝态氮的测定第24页
     ·含氮量的测定第24页
     ·同位素测定第24页
     ·叶片光合速率的测定第24页
 3 数处据理和相关参数的计算第24-26页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第26-46页
 1 不同油菜品种高效吸收氮素的生理机制第26-32页
   ·不同油菜品种氮素吸收能力的差异第26-28页
     ·不同油菜品种氮素吸收效率的差异第26页
     ·不同油菜品种植株含氮量的差异第26-27页
     ·不同油菜品种氮素累积量的差异第27-28页
   ·油菜根系形态特性对氮素吸收的影响第28-30页
     ·根系干重对氮素吸收的影响第28-29页
     ·不同油菜品种一级侧根数和根长对氮素吸收的影响第29-30页
   ·油菜根系生理特性对氮素吸收的影响第30-32页
     ·根系活力对氮素吸收的影响第30-31页
     ·根系吸收面积对氮素吸收的影响第31-32页
 2 不同油菜品种高效利用氮素的生理机制第32-46页
   ·不同油菜品种氮素利用能力的差异第32-35页
     ·不同油菜品种氮素利用效率的差异第32-33页
     ·不同油菜品种植株干物质累积量的差异第33-34页
     ·不同油菜品种籽粒产量的差异第34-35页
   ·不同油菜品种叶片光合速率对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第35-37页
   ·不同油菜品种茎叶硝态氮累积利用量对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第37-38页
   ·营养器官氮素的再利用对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第38-42页
     ·叶片中氮素的减少量及其比例第38-40页
     ·茎中氮素的减少量及其比例第40-41页
     ·根中氮素的减少量及其比例第41-42页
   ·不同油菜品种氮素向籽粒的转运量及其比例第42-44页
   ·不同油菜品种氮素损失量及其比例第44-46页
第四章 讨论第46-52页
 1 讨论第46-50页
   ·氮素吸收效率和利用效率对氮效率的贡献第46页
   ·与油菜氮吸收效率有关的地上部及根系特性第46-47页
   ·油菜体内氮素的再利用对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第47-48页
     ·硝态氮的再利用第47-48页
     ·生长后期氮素再利用第48页
   ·油菜叶片光合速率对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第48-49页
   ·油菜氮素利用效率及其体内氮素损失第49-50页
 2 创新点第50页
 3 问题与展望第50-52页
第五章 结论第52-54页
参考文献第54-63页
致谢第63-64页
作者简介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播期和营养液浓度对烟苗农艺性状与生理指标的影响
下一篇:苎麻CCoAOMT基因干扰表达载体构建及其遗传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