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车架焊接变形的控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插图索引 | 第10-11页 |
| 附表索引 | 第11-12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2-17页 |
| ·焊接加工在摩托车产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 第12-13页 |
| ·摩托车的发展以及国内外的现状 | 第13-15页 |
| ·摩托车的发明 | 第13-14页 |
| ·摩托车的发展及国内外现状 | 第14-15页 |
| ·摩托车车架制造技术与选题意义 | 第15-16页 |
| ·本选题的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 第2章 焊接变形的机理与产生原因分析 | 第17-34页 |
| ·焊接应力和变形 | 第17-21页 |
| ·焊接应力和变形的危害性 | 第21-22页 |
| ·焊接残余应力 | 第22-24页 |
| ·焊接残余应力分布 | 第22-23页 |
| ·焊接残余应力的影响 | 第23-24页 |
| ·焊接变形 | 第24-29页 |
| ·变形的种类 | 第24-27页 |
| ·影响焊接变形的主要因素 | 第27-29页 |
| ·焊接应力和变形的研究进展 | 第29-33页 |
| ·焊接应力和变形的研究历史 | 第29-31页 |
| ·焊接变形的预测方法 | 第31-32页 |
| ·焊接变形的预测和控制的研究展望 | 第32-33页 |
| ·小结 | 第33-34页 |
| 第3章 焊接变形的控制 | 第34-47页 |
| ·焊接残余应力的预防和消除 | 第34-36页 |
| ·焊接变形的预防和控制 | 第36-43页 |
| ·工艺参数的控制 | 第36-39页 |
| ·反变形法 | 第39-40页 |
| ·刚性固定法 | 第40-41页 |
| ·利用自重法 | 第41页 |
| ·控制温度场 | 第41-42页 |
| ·系统综合分析 | 第42页 |
| ·间断对称焊接法 | 第42-43页 |
| ·锤击焊缝法 | 第43页 |
| ·焊接变形的矫正 | 第43-44页 |
| ·改进焊接结构 | 第44-45页 |
| ·合理选择焊缝形式和尺寸 | 第44页 |
| ·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焊接 | 第44-45页 |
| ·小结 | 第45-47页 |
| 第4章 摩托车车架的焊接变形及控制 | 第47-61页 |
| ·影响车架变形的因素和焊接变形的种类 | 第47-48页 |
| ·影响因素 | 第47页 |
| ·车架焊接变形的种类 | 第47-48页 |
| ·设计措施 | 第48页 |
| ·合理的焊缝尺寸和形式 | 第48页 |
| ·合理的焊缝数目 | 第48页 |
| ·合理的焊缝位置 | 第48页 |
| ·工艺措施 | 第48-49页 |
| ·反变形法 | 第48页 |
| ·刚性固定法 | 第48-49页 |
| ·合理施焊 | 第49页 |
| ·合理的焊接顺序 | 第49页 |
| ·焊接变形的矫正 | 第49页 |
| ·ZY125 摩托车车架焊接变形的研究及控制 | 第49-60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49-55页 |
| ·变形分析及变形量 | 第55-57页 |
| ·改进措施 | 第57-58页 |
| ·结果分析 | 第58-60页 |
| ·小结 | 第60-61页 |
| 结论和展望 | 第61-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