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特种结构材料论文

低表面能及仿生表面微结构防污技术

摘要第1-17页
ABSTRACT第17-1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9-60页
   ·海洋污损生物及其危害第19-21页
   ·防污涂料的发展历史第21-27页
     ·防污涂料的初级阶段第22-23页
     ·有机锡类防污涂料第23-25页
     ·低毒无锡自抛光防污涂料第25-26页
     ·无毒防污涂料第26-27页
   ·无毒防污涂料的国内外发展现状第27-31页
     ·生物防污剂第27-28页
     ·导电高分子防污涂料第28-29页
     ·以可溶性硅酸盐为防污剂的防污涂料第29-30页
     ·低表面能防污涂料第30-31页
   ·低表面能防污涂料的研究进展第31-37页
     ·有机硅低表面能防污涂料第31-33页
     ·有机氟低表面能防污涂料第33-36页
     ·硅—氟树脂低表面能防污涂料第36-37页
     ·其它树脂低表面能防污涂料第37页
   ·自然界中生物对防污技术的启示第37-45页
     ·海洋生物的防污方法及启示第37-40页
     ·生物体表面微结构形成的特殊表面性能第40-43页
     ·表面微结构对防污的贡献第43-45页
   ·本论文的选题依据及研究内容第45-54页
     ·选题依据及总体思路第45-46页
     ·主要研究内容及关键技术分析第46-54页
 参考文献第54-60页
第二章 双组分低表面能聚合物的合成研究第60-89页
   ·含氟丙烯酸酯组分的合成研究第61-70页
     ·自由基聚合机理第63-64页
     ·聚合物设计第64-69页
     ·FPA的合成第69页
     ·FPA的结构分析第69-70页
   ·FPA分子量及其分散度的控制第70-74页
     ·分子量控制的理论基础第70-71页
     ·FPA分子量及其分散度的控制条件第71-73页
     ·FPA分子量及其分散度的其它影响因素第73-74页
     ·工艺条件的优化第74页
   ·含氟单体及其聚合工艺对FPA性能的影响第74-80页
     ·含氟单体侧链含氟烷基对FPA涂膜性能的影响第75-77页
     ·含氟单体聚合工艺、含量对FPA涂膜性能的影响第77-80页
   ·有机硅改性聚氨酯预聚体的制备第80-85页
     ·SPU的合成第80-83页
     ·SPU的结构表征第83-84页
     ·SPU与常用多异氰酸酯性能比较第84-85页
   ·本章小结第85-86页
 参考文献第86-89页
第三章 双组分低表面能聚合物交联过程及涂膜性能研究第89-115页
   ·交联固化过程研究第89-95页
     ·成膜原理第89-91页
     ·物料配比第91-92页
     ·交联固化过程的影响因素第92-93页
     ·交联反应与溶剂蒸发的竞争机制第93-95页
   ·低表面能聚合物配方及工艺的设计与优化第95-99页
     ·均匀试验设计第95-97页
     ·实验结果的回归分析第97-98页
     ·配方优化第98-99页
   ·低表面能聚合物涂膜性能研究第99-109页
     ·一般理化性能第99-100页
     ·表面性能第100-108页
     ·热稳定性第108-109页
   ·本章小结第109-110页
 参考文献第110-115页
第四章 低表面能聚合物的性能优化第115-143页
   ·SiO_2溶胶的制备及表征第116-123页
     ·TEOS水解缩聚反应的基本原理第117-118页
     ·SiO_2溶胶的制备及改性第118-120页
     ·反应条件的确定第120-122页
     ·SiO_2溶胶的FTIR谱图分析第122-123页
   ·SiO_2/低表面能聚合物杂化材料的制备及表征第123-131页
     ·溶胶-凝胶法制备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原理及过程第123-124页
     ·SiO_2/低表面能聚合物杂化材料的制备第124-126页
     ·SiO_2/低表面能聚合物杂化材料的表征第126-131页
   ·SiO_2/低表面能聚合物杂化材料涂层的性能研究第131-137页
     ·SiO_2/低表面能聚合物杂化材料涂层的力学性能第131-132页
     ·SiO_2/低表面能聚合物杂化材料涂层的耐水性能第132-133页
     ·SiO_2/低表面能聚合物杂化材料涂层的化学稳定性能第133页
     ·SiO_2/低表面能聚合物杂化材料涂层的表面性能第133-136页
     ·SiO_2/低表面能聚合物杂化材料涂层的热学性能第136-137页
   ·本章小结第137-138页
 参考文献第138-143页
第五章 表面微结构的构建及调控第143-176页
   ·表面微结构的构建方法概述第143-152页
     ·规则微结构表面的构建方法第144-145页
     ·无规微结构表面的构建方法第145-149页
     ·分级或分形微结构表面的构建方法第149-152页
   ·直接成膜法构建表面微结构的探索第152-156页
     ·FPU的制备第152-153页
     ·直接成膜法构建表面微结构第153页
     ·结构表征及其浸润性第153-155页
     ·应用性能分析第155-156页
   ·纳米粒子填充法构建及调控表面微结构第156-166页
     ·制备方法第156-158页
     ·表面微结构的影响因素第158-166页
   ·涂膜性能测试及工艺优化第166-170页
     ·涂膜表面性能第166-169页
     ·涂层的力学性能第169-170页
   ·本章小结第170-172页
 参考文献第172-176页
第六章 防污效果评估技术研究第176-226页
   ·防污效果评估方法设计第176-178页
     ·设计新型防污效果评估方法的必要性第176-177页
     ·新型防污效果评估方法的设计基础第177-178页
   ·防污效果评估实验第178-184页
     ·微生物实验第178-180页
     ·沉浸实验第180-181页
     ·实海挂板实验第181-184页
   ·短期防污效果—微生物实验第184-187页
     ·12F含量的影响第184-185页
     ·交联度的影响第185页
     ·SiO_2溶胶含量的影响第185-186页
     ·微结构的影响第186页
     ·与市售产品的对比实验第186-187页
   ·中期防污效果—沉浸实验第187-191页
     ·12F含量的影响第187-188页
     ·交联度的影响第188-189页
     ·与市售产品的对比实验第189-191页
   ·长期防污效果—实海挂板实验第191-213页
     ·黄海海域静态实海挂板实验第192-202页
     ·黄海海域动态实海挂板实验第202-207页
     ·南海海域挂板实验第207-213页
   ·几种防污效果评估方法的对比分析第213-222页
     ·接触角作为防污效果评价指标的分析与讨论第213-218页
     ·接触角与实测防污性能的对比分析第218-222页
   ·本章小结第222-224页
 参考文献第224-226页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第226-232页
   ·主要结论第226-228页
   ·主要创新点第228-230页
   ·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工作方向第230-232页
附录A 主要试剂第232-234页
附录B 分析表征和测试方法第234-237页
附录C 人工海水配方第237-238页
附录D f/2营养盐配方第238-239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题录第239-240页
致谢第240页

论文共24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光学镜面离子束加工材料去除机理与基本工艺研究
下一篇:硼/环氧复合材料补片修复含中心裂纹铝合金厚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