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 ·课题的发展状况 | 第12-15页 |
| ·本文工作 | 第15页 |
|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15-17页 |
| 第2章 SIP协议概述 | 第17-23页 |
| ·SIP协议网络实体结构 | 第17-18页 |
| ·SIP协议基本功能 | 第18-19页 |
| ·SIP协议分层结构 | 第19-20页 |
| ·SIP协议的特点 | 第20-21页 |
| ·SIP协议的扩展 | 第21页 |
| ·本章小结 | 第21-23页 |
| 第3章 NS2基本原理 | 第23-39页 |
| ·可扩展的命令语言Tcl | 第23-25页 |
| ·基本命令格式 | 第23页 |
| ·组合和替代 | 第23-24页 |
| ·数学运算 | 第24页 |
| ·流程控制 | 第24页 |
| ·过程 | 第24-25页 |
| ·数组 | 第25页 |
| ·面向对象的Tcl | 第25-26页 |
| ·类和对象 | 第25页 |
| ·成员变量和成员函数的定义 | 第25页 |
| ·对象的初始化和销毁 | 第25-26页 |
| ·继承 | 第26页 |
| ·分裂对象模型和TclCL | 第26-29页 |
| ·分裂对象模型 | 第26-28页 |
| ·OTcl和C++之间的对象连接 | 第28-29页 |
| ·Tcl类 | 第29页 |
| ·NS的事件调度机制 | 第29-31页 |
| ·模拟和离散事件模拟 | 第29-31页 |
| ·事件 | 第31页 |
| ·节点 | 第31-32页 |
| ·分类器 | 第31-32页 |
| ·链路 | 第32-33页 |
| ·Tcl中的SimpleLink类和DuplexLink类 | 第32页 |
| ·Connector类 | 第32-33页 |
| ·定时器 | 第33页 |
| ·分组头管理 | 第33-35页 |
| ·添加新分组头 | 第34页 |
| ·与分组相关的类 | 第34-35页 |
| ·代理 | 第35页 |
| ·UDP | 第35页 |
| ·TCP | 第35页 |
| ·应用层 | 第35-36页 |
| ·运输层代理与应用程序通信过程 | 第35-36页 |
| ·Trace文件 | 第36-37页 |
| ·NS2仿真实现方法与过程 | 第37页 |
|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 第4章 SIP协议模拟仿真方法设计 | 第39-53页 |
| ·设计方案 | 第39-42页 |
| ·方案一 | 第39-41页 |
| ·方案二 | 第41-42页 |
| ·SIP消息设计 | 第42-44页 |
| ·请求消息类型设计 | 第42-43页 |
| ·响应消息类型设计 | 第43-44页 |
| ·消息头设计 | 第44-46页 |
| ·通用消息头To | 第44页 |
| ·通用消息头From | 第44页 |
| ·通用消息头Call-ID | 第44-45页 |
| ·通用消息头CSeq | 第45页 |
| ·通用消息头Contact | 第45-46页 |
| ·通用消息头Via | 第46页 |
| ·SIP流程设计 | 第46-51页 |
| ·用户代理注册 | 第46-47页 |
| ·代理服务器注册 | 第47-48页 |
| ·DNS查询 | 第48页 |
| ·域内通信 | 第48-49页 |
| ·域间通信 | 第49-50页 |
| ·重定向 | 第50-51页 |
|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 第5章 SIP协议模拟仿真方法实现 | 第53-63页 |
| ·分组头设计与实现 | 第53-54页 |
| ·Agent的设计与实现 | 第54-60页 |
| ·UAAgent的设计与实现 | 第55-57页 |
| ·ProxyAgent的设计与实现 | 第57-59页 |
| ·RedirectAgent的设计与实现 | 第59页 |
| ·DNSAgent的设计与实现 | 第59-60页 |
| ·定时机制 | 第60-61页 |
| ·UAAgent的重传机制设计 | 第60-61页 |
| ·应用程序的设计 | 第61-62页 |
| ·NS2修改与编译 | 第62页 |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 第6章 测试 | 第63-73页 |
| ·用户代理利用代理服务器进行通信测试 | 第63-69页 |
| ·用户代理利用重定向服务器进行重定向测试 | 第69-71页 |
| ·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 第7章 总结 | 第73-75页 |
| ·论文工作总结 | 第73页 |
| ·问题和展望 | 第73-75页 |
| 参考文献 | 第75-77页 |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