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自动化元件、部件论文--发送器(变换器)、传感器论文--化学传感器论文

新型金纳米棒非聚集比色传感器的开发及其生物分析应用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2页
第1章 绪论第12-30页
   ·引言第12页
   ·金纳米棒概述第12-24页
     ·金纳米棒的合成第12-16页
       ·合成方法第12-14页
       ·结构表征第14-15页
       ·晶种生长法合成金纳米棒的机理第15-16页
     ·金纳米棒的光学性质第16-18页
       ·可见光谱特性第16-17页
       ·荧光特性第17-18页
     ·金纳米棒的应用第18-23页
       ·生命科学领域第18-19页
       ·分析科学领域第19-23页
     ·展望第23-24页
   ·选题的重要性和意义第24-25页
   ·本论文的构思第25页
   ·本论文的创新点第25-26页
 参考文献第26-30页
第2章 基于金纳米棒表面等离子体共振非聚集比色传感测定维生素 C第30-44页
   ·引言第30-31页
   ·实验部分第31-32页
     ·仪器与试剂第31页
     ·金纳米棒的合成第31页
     ·实验方法第31-32页
   ·结果与讨论第32-40页
     ·体系的可见光谱特性第32-34页
     ·比色传感机理第34-35页
     ·测定维生素 C 最佳条件第35-37页
       ·体系的 pH 值第35-36页
       ·试剂浓度第36-37页
       ·反应温度和时间第37页
     ·干扰实验第37-38页
     ·分析方法的标准曲线、线性范围与检出限第38-39页
     ·样品测定第39-40页
   ·小结第40-41页
 参考文献第41-44页
第3章 一种具有发展前景测定多巴胺的金纳米棒非聚集比色传感器第44-56页
   ·引言第44-45页
   ·实验部分第45-46页
     ·仪器与试剂第45页
     ·金纳米棒的合成第45页
     ·实验方法第45-46页
   ·结果与讨论第46-51页
     ·传感机理第46-48页
     ·测定多巴胺最佳条件第48-50页
       ·体系的 pH 值第48-49页
       ·试剂用量第49页
       ·反应温度和时间第49-50页
     ·传感器的选择性第50-51页
     ·分析方法的标准曲线、线性范围、精密度与灵敏度第51页
     ·样品测定第51页
   ·结语第51-53页
 参考文献第53-56页
第4章 基于催化 H_2O_2氧化金纳米棒信号放大效应非聚集比色传感测定 Fe3+第56-68页
   ·引言第56-57页
   ·实验部分第57-58页
     ·仪器与试剂第57页
     ·金纳米棒的合成第57-58页
     ·实验方法第58页
   ·结果与讨论第58-65页
     ·传感机理第58-61页
     ·测定 Fe~(3+)最佳条件第61-64页
       ·HCl 浓度第61-62页
       ·试剂浓度第62-63页
       ·反应温度和时间第63-64页
     ·传感器的选择性第64页
     ·分析方法的标准曲线、线性范围与检出限第64-65页
     ·样品测定第65页
   ·结语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68页
结论第68-70页
致谢第70-7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石墨烯纳米材料的生物、药物分子电化学传感器
下一篇:基于证书的代理签名和盲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