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1章 引言 | 第8-10页 |
第2章 失业保险法律制度的基本理论 | 第10-18页 |
·失业的概念 | 第10-12页 |
·国际劳工组织(ILO)对失业的界定 | 第10-11页 |
·我国对失业的界定 | 第11-12页 |
·失业保险的含义、特征和类型 | 第12-14页 |
·失业保险的含义 | 第12-13页 |
·失业保险的特征 | 第13-14页 |
·失业保险的类型 | 第14页 |
·失业保险法律制度的基本框架 | 第14-18页 |
·失业保险的适用范围 | 第14-15页 |
·失业保险基金的筹集和管理 | 第15页 |
·失业保险待遇的给付 | 第15-17页 |
·失业保险的管理体制 | 第17-18页 |
第3章 我国的失业保险法律制度 | 第18-28页 |
·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立法演进 | 第18-23页 |
·建国初期的失业救济制度 | 第18页 |
·1986年《国营企业职工待业保险暂行规定》 | 第18-19页 |
·1993年《国有企业职工待业保险规定》 | 第19-20页 |
·1999年《失业保险条例》 | 第20-23页 |
·现行失业保险制度的缺陷分析 | 第23-26页 |
·《条例》的立法层次偏低,强制性不够 | 第23页 |
·失业保险的覆盖面还比较窄 | 第23-24页 |
·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资格条件不够合理 | 第24页 |
·失业保险金给付制度还不完善 | 第24-25页 |
·失业保险制度再就业功能没有完全体现出来 | 第25-26页 |
·完善我国现行失业保险法律制度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 第26-28页 |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迫切需要完善失业保险法律制度 | 第26页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迫切需要完善的失业保险制度 | 第26页 |
·我国快速的城市化、工业化进程迫切需要完善失业保险法律制度 | 第26-28页 |
第4章 国外的失业保险制度考察 | 第28-34页 |
·国外部分国家失业保险制度评析 | 第28-30页 |
·瑞典的失业保险制度 | 第28-29页 |
·美国的失业保险制度 | 第29页 |
·日本的失业保险制度 | 第29-30页 |
·国外失业保险制度对构建我国失业保险体系的启示 | 第30-34页 |
·规定具体的等待期 | 第30页 |
·给予失业者一定的津贴补助 | 第30-31页 |
·开征社会保障税 | 第31页 |
·强化失业保险促进再就业的功能 | 第31-32页 |
·实行差别费率缴费制 | 第32-33页 |
·保障资金不能过多依赖国家税收 | 第33页 |
·防止失业保险金过高造成“养懒汉”现象 | 第33-34页 |
第5章 完善我国失业保险法律制度的思考 | 第34-43页 |
·提高失业保险制度的立法层次,健全失业保险法律体系 | 第34页 |
·扩大失业保险制度的覆盖面 | 第34-37页 |
·调整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条件 | 第37页 |
·进一步完善失业保险待遇给付制度 | 第37-39页 |
·给付水平制度的完善 | 第37-38页 |
·给付期限制度的完善 | 第38-39页 |
·强化失业保险的促进再就业功能 | 第39-41页 |
·调整保险基金的支出结构和支出方式 | 第39-40页 |
·完善再就业激励机制 | 第40页 |
·建立健全失业保险与就业服务的联动机制 | 第40-41页 |
·加强失业保险基金的管理 | 第41页 |
·建立健全失业保险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衔接机制 | 第41-43页 |
第6章 结语 | 第43-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