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地理信息系统(GIS)概述 | 第10-11页 |
·国内外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的发展历程 | 第11-12页 |
·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的应用 | 第12-13页 |
·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数据模型 | 第13-15页 |
·拓扑关系数据模型 | 第13-14页 |
·面向实体的数据模型 | 第14-15页 |
·三维GIS数据模型和数据结构 | 第15页 |
·选题的依据和背景 | 第15-17页 |
·课题背景和意义 | 第15-16页 |
·VC++开发GIS系统的优点 | 第16-17页 |
第二章 系统需求分析及功能模块 | 第17-21页 |
·系统需求分析 | 第17-18页 |
·内业成图系统的功能分析 | 第18-21页 |
第三章 大地测量数据及输入接口 | 第21-33页 |
·地球测量的基本要素 | 第21-23页 |
·地球的形状 | 第21-22页 |
·高程 | 第22页 |
·地图比例尺 | 第22-23页 |
·坐标系及相关概念 | 第23-26页 |
·地理坐标系 | 第23-24页 |
·平面坐标系 | 第24-25页 |
·我国的大地控制网 | 第25-26页 |
·地形数据测量 | 第26-31页 |
·全站仪数据测量方法 | 第26-28页 |
·测量数据传送 | 第28-31页 |
·测量数据的保存 | 第31-33页 |
·保存数据的格式 | 第31页 |
·测点信息的保存 | 第31-33页 |
第四章 坐标系统及绘图类 | 第33-51页 |
·映像方式及相关概念 | 第33-37页 |
·坐标映像方式与设置 | 第33-34页 |
·设备无关性以及逻辑坐标和设备坐标的转换 | 第34-35页 |
·窗口和视口及相应操作 | 第35-37页 |
·系统坐标系和坐标系间的映射关系 | 第37-41页 |
·实际坐标系,逻辑坐标系,设备坐标系 | 第37-38页 |
·比例尺变换实现原理 | 第38-40页 |
·系统中坐标系映射关系 | 第40-41页 |
·图形移动和缩放的实现 | 第41-45页 |
·平移的实现原理 | 第42页 |
·图形居中的实现原理 | 第42-43页 |
·图形放大缩小的实现原理 | 第43-45页 |
·ZHM_Map系统与图形操作有关的MFC类及操作 | 第45-51页 |
·绘图类 | 第45-47页 |
·绘图设备类 | 第47-51页 |
第五章 ZHH_Map系统矢量图形类设计及图形绘制的算法 | 第51-76页 |
·GIS数据表现与地图学 | 第51-53页 |
·地图学和地理信息系统的符号 | 第51-52页 |
·地图学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制图综合 | 第52-53页 |
·地图的符号 | 第53-57页 |
·地图符号的实质 | 第53-55页 |
·地图符号的构成特点 | 第55-56页 |
·地图上的注记 | 第56-57页 |
·基本矢量图形类的设计 | 第57-66页 |
·图形元素基类的组织 | 第57-59页 |
·直线类组织 | 第59-60页 |
·连续直线类或封闭多边形类组织 | 第60-62页 |
·圆类组织 | 第62页 |
·圆弧类组织 | 第62-63页 |
·标注文本类 | 第63-64页 |
·图形参数类 | 第64-66页 |
·图形元素绘制的实现方法 | 第66-70页 |
·绘图时橡皮筋技术的实现 | 第67-68页 |
·选点图形的绘制原理 | 第68-70页 |
·典型图形绘制的算法 | 第70-73页 |
·计算角度 | 第70-71页 |
·根据三点算出第四点 | 第71页 |
·根据给定的点计算平行线 | 第71-72页 |
·实现第三点是在左边还是右边的判断 | 第72-73页 |
·Zhm_maD系统用户交互设计 | 第73-76页 |
·地物图式的分类组织 | 第73-74页 |
·系统操作基本过程 | 第74-76页 |
第六章 文件保存和打印输出 | 第76-83页 |
·文件的保存 | 第76-80页 |
·利用串行化存取文档 | 第76-78页 |
·矢量系统的存取实现 | 第78-80页 |
·打印输出 | 第80-83页 |
·视图的打印原理 | 第80-81页 |
·地图输出格式要求 | 第81-82页 |
·ZHM Map中图形分幅及打印的实现 | 第82-83页 |
第七章 结论和未来展望 | 第83-85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85-88页 |
致谢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