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总体规划论文

利益均衡下的城市危旧住区再开发模式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1页
第1章 绪论第11-24页
   ·相关概念第11-13页
     ·危旧住区第11-12页
     ·再开发第12-13页
   ·相关理论与实践综述第13-16页
     ·西方国家旧城更新的发展综述第13-14页
     ·西方国家旧城更新的启示第14-15页
     ·国内旧城更新的发展综述第15-16页
   ·研究现状第16-17页
     ·危旧住区更新的社会运行研究第16-17页
     ·危旧住区更新的房地产市场研究第17页
     ·危旧住区更新的政策研究第17页
     ·危旧住区用地功能、空间结构和人口布局的研究第17页
   ·问题的提出:当前城市危旧住区再开发中存在的难点第17-20页
     ·各方利益协调的问题第17-18页
     ·城市文脉肌理的问题第18-19页
     ·社会公平性的问题第19-20页
     ·城市设计及环境的问题第20页
   ·研究的内容、目的和意义第20-22页
     ·研究的内容第20-21页
     ·研究的目的第21页
     ·研究的意义第21-22页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第22-24页
     ·研究方法第22页
     ·技术路线第22-24页
第2章 再开发主体构成的价值取向第24-41页
   ·再开发中参与主体的构成第24-27页
     ·政府及其价值取向第24-25页
     ·开发商及其价值取向第25-26页
     ·居民及其价值取向第26-27页
   ·开发商价值取向的分析第27-33页
     ·开发成本的构成第27-29页
     ·回报率第29-30页
     ·利润与开发强度第30-31页
     ·边际成本、边际收益和经济容积率第31-33页
   ·居民价值取向的分析第33-35页
     ·居民需求的层次第33-34页
     ·居民需求与现状的矛盾第34-35页
     ·居民需求的解决途径第35页
   ·再开发中利益主体价值统一的原则第35-37页
     ·综合平衡的原则第35-36页
     ·效益与公平兼顾的原则第36-37页
   ·利益均衡下再开发实施的可行性第37-39页
     ·居民利益保障的可行性第37-38页
     ·开发商利益保障的可行性第38-39页
   ·小结第39-41页
第3章 危旧住区再开发制度层面的均衡模式第41-56页
   ·政府土地出让机制的完善第41-43页
     ·土地出让机制及其弊端第41-42页
     ·土地出让机制的完善第42-43页
   ·政府拆迁安置制度的完善第43-45页
     ·拆迁安置的法律界定第43-44页
     ·拆迁安置的实施方法第44-45页
   ·居民利益保障机制的完善第45-52页
     ·居民利益保障的组织形式第46-49页
     ·居民利益保证的制度安排第49-51页
     ·居民利益保障的经济手段第51-52页
   ·开发商资金保障机制的完善第52-54页
     ·政府层面的支持保障第52-53页
     ·居民层面的支持保障第53-54页
   ·开发商经济利益奖励制度的形成第54-56页
     ·容积率奖励政策第54-55页
     ·开发权转让政策第55页
     ·相关费用减免政策第55-56页
第4章 危旧住区再开发空间层面的均衡模式第56-69页
   ·再开发土地利用规模的均衡第56-58页
     ·再开发小区规模的选择第57-58页
     ·再开发组团规模的选择第58页
   ·再开发空间利用方式的均衡第58-61页
     ·土地功能利用的方式第59-60页
     ·土地居住利用的方式第60-61页
   ·再开发空间利用强度的平衡第61-64页
     ·开发强度的大小第61-63页
     ·空间形态的选择第63-64页
   ·再开发住宅面积及功能的均衡第64-66页
     ·再开发住宅的面积范围第64-65页
     ·再开发住宅的功能布局第65-66页
   ·再开发住宅面宽及进深的均衡第66-68页
     ·再开发住宅的面宽设计第66-67页
     ·再开发住宅的进深设计第67-68页
   ·再开发住宅均衡设计的实证第68-69页
第5章 城市危旧住区再开发实例第69-83页
   ·国内危旧住区再开发实例评析第69-74页
     ·菊儿胡同评析第69-70页
     ·小后仓胡同评析第70-71页
     ·崇外2#地再开发评析第71-74页
   ·武汉市青山区危旧住区再开发实例第74-83页
     ·现状概述第74-76页
     ·制度层面的均衡第76-77页
     ·空间层面的均衡第77-83页
第6章 总结与展望第83-85页
   ·总结第83-84页
   ·展望第84-85页
参考文献第85-89页
附录1 论文插图及资料来源第89-92页
附录2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第92-93页
致谢第93页

论文共9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静力弹塑性分析在超限高层结构抗震中的应用
下一篇:粉煤灰混凝土碳化深度预测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