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一、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 第11-12页 |
二、奥康纳自然观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及理论基础 | 第12-19页 |
(一) 奥康纳自然观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 第12-15页 |
1. 西方社会的“工业文明”与生态危机 | 第12-13页 |
2. 社会主义社会同样存在生态环境问题 | 第13-14页 |
3. 生态运动与绿色政治 | 第14-15页 |
(二) 奥康纳自然观产生的理论基础 | 第15-19页 |
三、奥康纳的自然观 | 第19-35页 |
(一) 自然——奥康纳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理论基石 | 第19-23页 |
1. “自然”在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中地位的缺失 | 第19-20页 |
2.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自然维度和文化维度 | 第20-22页 |
3. 社会劳动 | 第22-23页 |
(二) 人与自然的关系 | 第23-25页 |
(三) 资本主义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的资本主义何以可能 | 第25-31页 |
(四) 社会主义与自然:生态学社会主义何以可能 | 第31-35页 |
四、奥康纳自然观的理论特征及历史地位 | 第35-49页 |
(一) 奥康纳自然观的理论特征 | 第35-38页 |
1. 自然、文化与劳动三位一体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历史观 | 第35-36页 |
2. 与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他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相比具有突出的理论特质 | 第36-38页 |
(二) 奥康纳自然观的历史地位 | 第38-44页 |
1. 奥康纳自然观的贡献 | 第38-40页 |
2. 奥康纳自然观的局限性 | 第40-44页 |
(三) 奥康纳自然观的启示 | 第44-49页 |
结语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后记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