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6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第二节 研究框架及相关概念界定 | 第11-15页 |
一、研究框架 | 第11-13页 |
二、相关概念界定 | 第13-15页 |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26页 |
一、相关理论基础简介 | 第15-19页 |
二、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 第19-24页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及本文创新之处 | 第24-26页 |
第二章 我国政府采购中的委托代理关系 | 第26-41页 |
第一节 政府采购合同类型简介 | 第26-31页 |
一、定价合同 | 第26-28页 |
二、成本补偿合同 | 第28-30页 |
三、采购合同风险分布的完整谱系 | 第30-31页 |
第二节 政府采购中的委托代理关系 | 第31-40页 |
一、政府采购中的关系人假定 | 第31-33页 |
二、政府采购中的逆向选择模型 | 第33-37页 |
三、政府采购中的道德风险模型 | 第37-40页 |
第三节 关于政府采购阶段划分的几点说明 | 第40-41页 |
第三章 政府采购──研发创新阶段的代理人激励问题 | 第41-56页 |
第一节 研发创新阶段的采购合同选择行为 | 第41-44页 |
一、适于研发创新阶段的采购合同 | 第41-42页 |
二、采购双方的采购合同选择行为 | 第42-43页 |
三、研发创新阶段所存在的代理人激励问题 | 第43-44页 |
第二节 研发创新阶段代理人激励问题的模型解释 | 第44-48页 |
一、逆向选择问题的模型解释 | 第44-46页 |
二、道德风险问题的模型解释 | 第46-48页 |
第三节 模型结论的现实性分析 | 第48-56页 |
一、逆向选择模型结论的进一步讨论 | 第48-50页 |
二、道德风险模型的进一步讨论 | 第50-52页 |
三、结合典型案例的现实性探析 | 第52-54页 |
四、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第四章 政府采购──生产阶段的代理人激励问题研究 | 第56-73页 |
第一节 生产阶段的采购合同选择行为 | 第56-59页 |
一、适合生产阶段的采购合同类型 | 第56-58页 |
二、生产阶段所存在的代理人激励问题 | 第58-59页 |
第二节 生产阶段代理人激励问题的模型解释 | 第59-66页 |
一、逆向选择模型(假定ε等于某一具有概率值的固定值) | 第60-62页 |
二、道德风险模型(假定θ等于某一具有概率值的固定值) | 第62-66页 |
第三节 模型结论的现实性分析 | 第66-73页 |
一、模型结论的进一步讨论 | 第66-69页 |
二、结合典型案例的现实性分析 | 第69-71页 |
三、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第五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73-79页 |
第一节 本文总结 | 第73-77页 |
一、本文模型结论的概括 | 第73-75页 |
二、完善政府采购制度的政策涵义──规范性分析 | 第75-77页 |
第二节 本文的不足及后续研究方向 | 第77-79页 |
一、本文存在的不足之处 | 第77-78页 |
二、后续研究方向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2页 |
后记 | 第82-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