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论文--中国论文--文化专题研究论文

吐鲁番水文化遗产--坎儿井的价值评价及其保护对策研究

摘要第1-3页
Abstract第3-7页
第一章 导论第7-18页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7-8页
   ·文化遗产的概念与涵义第8-9页
     ·世界公约中文化遗产的概念第8页
     ·我国关于文化遗产的概念第8-9页
     ·文化遗产的涵义第9页
   ·水文化理论第9-11页
     ·物质形态的水第10页
     ·精神形态的水第10-11页
   ·井的历史文化第11-12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6页
     ·国外的研究进展第12-13页
     ·国内的研究进展第13-16页
   ·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6-17页
     ·吐鲁番水资源环境及坎儿井形成因素分析第16页
     ·坎儿井价值分析第16页
     ·坎儿井发展状况及衰减原因分析第16页
     ·坎儿井保护对策研究第16页
     ·挖掘坎儿井文化,提炼坎儿井的精神第16-17页
   ·研究思路及方法第17-18页
     ·研究思路第17-18页
     ·研究方法第18页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第18-23页
   ·自然环境概况第18-21页
     ·地理位置第18-19页
     ·地形地貌第19-20页
     ·地质第20页
     ·气象第20-21页
     ·水文地质第21页
   ·社会经济概况第21-22页
   ·历史沿革第22-23页
第三章 吐鲁番水环境及坎儿井形成因素分析第23-32页
   ·吐鲁番水资源分布特征第23-24页
   ·吐鲁番水利工程概况第24-28页
     ·渠首工程第24-25页
     ·水库第25页
     ·渠系工程第25-26页
     ·泉水引水工程第26页
     ·机电井和自流井工程第26-27页
     ·坎尔井工程第27-28页
   ·坎儿井形成因素第28-32页
     ·吐鲁番坎儿井形成的自然环境条件第28-31页
     ·生产发展的需要第31页
     ·经济技术水平第31-32页
第四章 水文化遗产坎儿井的价值评价第32-64页
   ·文化遗产的价值构成第32-33页
     ·文化遗产的普遍价值第33页
   ·坎儿井文化遗产价值评价体系框架第33-37页
     ·西方文化遗产评价的借鉴第33-34页
     ·评价框架的建立第34-35页
     ·价值评价标准第35-37页
   ·坎儿井工程评析第37-46页
     ·坎儿井结构第37-40页
     ·坎儿井的挖掘技术第40-42页
     ·坎儿井施工工具第42-44页
     ·坎儿井工程的优缺点第44-46页
   ·坎儿井历史文化评析第46-54页
     ·坎儿井名称的由来第46页
     ·坎儿井的起源第46-50页
     ·坎儿井有关的历史人物第50-51页
     ·坎儿井有关的传说第51页
     ·坎儿井的诗歌民谣第51-53页
     ·坎儿井的命名方式第53-54页
     ·坎儿井之最第54页
   ·坎儿井的作用评析第54-59页
     ·坎儿井在社会生活中作用第54-57页
     ·坎儿井在农业生产方面发挥的作用第57页
     ·坎儿井的生态作用第57-59页
   ·坎儿井价值评价结果第59-60页
     ·坎儿井的形态特征的原真性第59页
     ·坎儿井的地域特征典型性第59页
     ·坎儿井的社会特征的关联性第59页
     ·坎儿井现状特征的完整性第59-60页
     ·坎儿井市场特征的经济性第60页
   ·吐鲁番坎儿井综合价值评价第60-64页
     ·评价方法第60-61页
     ·评价结果第61-64页
第五章 吐鲁番坎儿井的保护对策第64-75页
   ·坎儿井的发展变化第64-66页
   ·吐鲁番地区坎儿井干涸衰减的原因分析第66-68页
     ·对地下水资源的统一规划和管理不善第66-67页
     ·水资源开发利用不当,使得地下补给水量减少第67页
     ·大量开采地下水,地下水位下降第67-68页
     ·对坎儿井管理重视不足第68页
     ·坎儿井自身存在的缺陷第68页
   ·坎儿井保护对策第68-75页
     ·静态保护第69-71页
     ·动态保护第71-75页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第75-77页
   ·结论与讨论第75-76页
   ·建议第76-77页
参考文献(References)第77-80页
附录1: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第80-81页
附录2:坎儿井综合价值打分表第81-82页
致谢第82-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民国时期新疆与祖国内地贸易研究
下一篇:新疆锡伯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