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1章 引言 | 第10-15页 |
| ·胡林翼军事思想研究的必要性 | 第10页 |
| ·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 ·胡林翼研究资料与论著 | 第10-12页 |
| ·关于胡林翼的研究论文 | 第12-14页 |
| ·研究方法与本文结构 | 第14-15页 |
| 第2章 胡林翼军事思想形成与发展的条件 | 第15-20页 |
| ·社会环境与湖湘学风 | 第15-16页 |
| ·师友的影响 | 第16-17页 |
| ·自身的价值取向 | 第17-18页 |
| ·贵州七年的历练 | 第18-20页 |
| 第3章 胡林翼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 | 第20-47页 |
| ·建军思想 | 第20-26页 |
| ·裁汰冗杂与招募奏调相结合 | 第20-21页 |
| ·对湘军军制进行了一些改革 | 第21-22页 |
| ·在择将上,重视唯才是举,主张不拘一格 | 第22-23页 |
| ·在兵员的招募上,主张先选将后募兵,兵贵精不在多 | 第23-24页 |
| ·在兵种的组合上,主张建立多兵种组合,大力发展水师和马队 | 第24-26页 |
| ·治军思想 | 第26-30页 |
| ·在军队的管理上,以规章约束,用纪律保障 | 第26页 |
| ·在军队内部关系上,爱人以德,待人以诚,协调将帅之间的关系 | 第26-28页 |
| ·在军民关系上,要求军队“爱民” | 第28-29页 |
| ·在军政关系上,主张军政合一 | 第29-30页 |
| ·战略思想 | 第30-35页 |
| ·关照全盘的大局观 | 第30-31页 |
| ·以上制下,步步进逼 | 第31-32页 |
| ·积极防御,用剿于境外的策略达到守于境内的目的 | 第32-33页 |
| ·量敌用兵,谨慎为先 | 第33-34页 |
| ·在军队的指挥上,主张统一军令,反对事权不一 | 第34-35页 |
| ·战术思想 | 第35-40页 |
| ·以静制动,以主待客,以整御散,以逸待劳 | 第35-36页 |
| ·重防守,戒攻坚 | 第36-37页 |
| ·围城打援,先打援敌,再打守敌 | 第37-38页 |
| ·先期合力,必求其厚,临阵分枝,不嫌其散 | 第38-39页 |
| ·奇正结合,灵活用兵 | 第39页 |
| ·重视情报间谍工作 | 第39-40页 |
| ·军事技术思想 | 第40-42页 |
| ·民防思想 | 第42-44页 |
| ·军需思想 | 第44-47页 |
| 第4章 胡林翼军事思想的特点 | 第47-51页 |
| ·理学性 | 第47-48页 |
| ·传承性 | 第48-49页 |
| ·发展性 | 第49页 |
| ·实用性 | 第49-51页 |
| 第5章 胡林翼军事思想的局限性 | 第51-54页 |
| ·纳古拒西的态度 | 第51-52页 |
| ·无法回避的阶级性 | 第52-54页 |
| 第6章 胡林翼军事思想的影响 | 第54-57页 |
| ·对湘军本身的影响 | 第54页 |
| ·对清王朝的影响 | 第54-56页 |
| ·对后世的影响 | 第56-57页 |
| 结语 | 第57-58页 |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 致谢 | 第61-62页 |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