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9-27页 |
·汽油中的硫化物和脱硫形势 | 第9-10页 |
·汽油中的硫化物组成 | 第9页 |
·汽油脱硫形势 | 第9-10页 |
·燃料油脱硫方法简介 | 第10-21页 |
·催化裂化油的选择性加氢脱硫 | 第10-11页 |
·非加氢脱硫方法 | 第11-21页 |
·萃取脱硫 | 第11页 |
·氧化脱硫 | 第11-13页 |
·络合脱硫 | 第13页 |
·膜分离脱硫 | 第13-14页 |
·生物脱硫 | 第14页 |
·吸附脱硫 | 第14-21页 |
·本学位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参考文献 | 第22-27页 |
第2章 实验仪器、试剂和方法 | 第27-33页 |
·实验用的化学药品和仪器 | 第27-28页 |
·吸附剂的制备方法 | 第28-29页 |
·改性NaY分子筛的制备 | 第28-29页 |
·改性活性炭吸附剂的制备 | 第29页 |
·其他吸附剂的制备 | 第29页 |
·实验方法及分析仪器 | 第29-32页 |
·实验方法 | 第29-30页 |
·模拟汽油的制备 | 第30页 |
·模拟汽油的静态吸附脱硫 | 第30页 |
·分析仪器 | 第30-32页 |
·库仑仪(WK-2D) | 第30页 |
·比表面分析仪(BET) | 第30-31页 |
·X射线衍射分析仪(XRD) | 第31页 |
·傅立叶变换红外分析仪(FTIR) | 第31-32页 |
·实验计算方法 | 第32-33页 |
第3章 吸附剂的初步筛选 | 第33-38页 |
·吸附剂前驱体的性质 | 第33-35页 |
·吸附剂前驱体的初步筛选 | 第35-36页 |
·吸附剂前驱体的选择 | 第35页 |
·静态平衡吸附脱硫实验 | 第35-36页 |
·吸附剂前驱体脱硫条件的初步探索 | 第36-37页 |
·小结 | 第37-38页 |
第4章 CeY的制备和脱硫性能研究 | 第38-46页 |
·CeY和CuY吸附剂的制备 | 第38页 |
·CeY吸附剂制备条件的考察 | 第38-42页 |
·试验条件对制备CeY吸附剂内Ce离子含量的影响 | 第38-40页 |
·CeY吸附剂内Ce交换量的测定 | 第38页 |
·优化实验条件的确定 | 第38-39页 |
·交换机理及温度对交换效率影响的分析 | 第39-40页 |
·分子筛脱硫性能的考察 | 第40-42页 |
·不同Ce离子含量的CeY脱硫性能的考察 | 第40-41页 |
·温度对CeY脱硫性能的影响 | 第41页 |
·不同阳离子分子筛吸附脱硫性能的影响 | 第41-42页 |
·吸附剂表征和脱硫性能分析 | 第42-44页 |
·吸附剂的表征 | 第42-44页 |
·小结 | 第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第5章 CeCuY的制备及其它吸附剂脱硫性能的研究 | 第46-53页 |
·CeCuY的制备 | 第46页 |
·CeCuY与其它吸附剂脱硫性能的考察 | 第46-48页 |
·CuY分子筛脱硫性能的考察 | 第46-47页 |
·CeY分子筛脱硫性能的考察 | 第47页 |
·CeCuY分子筛脱硫性能的考察 | 第47-48页 |
·吸附剂的表征 | 第48-51页 |
·X-射线衍射分析(XRD) | 第48-49页 |
·IR表征及分析 | 第49-51页 |
·BET表征及分析 | 第51页 |
·结论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3页 |
第6章 活性炭的改性制备和脱硫性能研究 | 第53-61页 |
·活性炭基础 | 第53-55页 |
·活性炭酸性环境下的表面改性 | 第55-57页 |
·改性活性炭的制备 | 第55-56页 |
·改性活性炭对模拟汽油的脱硫试验结果 | 第56-57页 |
·不同酸和酸液浓度处理的吸附剂对模拟汽油脱硫率的影响 | 第57页 |
·活性炭高温惰性气氛下的表面改性 | 第57-59页 |
·活性炭在N_2气氛下的焙烧改性制备 | 第57页 |
·AC-N500/AC-N600/AC-700和未处理AC脱硫性能考察 | 第57-58页 |
·吸附剂的BET表征 | 第58-59页 |
·小结 | 第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1-62页 |
·结论 | 第61页 |
·展望 | 第61-62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