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1页 |
|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 ·火灾后混凝土结构损伤检测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1-18页 |
| ·混凝土无损检测技术的形成与发展 | 第11-13页 |
| ·火灾后混凝土缺陷检测主要技术方法 | 第13-17页 |
| ·超声波检测火灾后混凝土损伤优点及不足 | 第17-18页 |
| ·超声回波信号的分析与处理技术概述 | 第18-19页 |
| ·超声信号分析与处理定义 | 第18页 |
| ·基于小波变换的超声信号分析与处理 | 第18-19页 |
| ·本文的研究思路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 ·本文的研究思路 | 第19页 |
|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 第19-21页 |
| 第二章 混凝土损伤模型及超声传播规律 | 第21-42页 |
| ·固体介质的类型及性质 | 第22-24页 |
| ·理想弹性体与(弹)塑性体 | 第22-23页 |
| ·各向同性介质和各向异性介质 | 第23页 |
| ·均匀介质和层状介质 | 第23页 |
| ·混凝土介质特性分析 | 第23-24页 |
| ·混凝土损伤基本特点和已有的混凝土损伤模型 | 第24-25页 |
| ·混凝土损伤及其破坏机理 | 第24页 |
| ·混凝土损伤的基本特点 | 第24-25页 |
| ·火灾后混凝土损伤的模型 | 第25页 |
| ·超声声波在混凝土中的传播规律 | 第25-33页 |
| ·波的分类 | 第26页 |
| ·波动方程及其近似 | 第26-29页 |
| ·齐次波动方程 | 第29-30页 |
| ·非齐次波动方程 | 第30-31页 |
| ·非齐次波动方程的解 | 第31-33页 |
| ·声波在两种介质面上的传播规律 | 第33-35页 |
| ·声波的反射和折射 | 第33-35页 |
| ·声波在异质界面上的波形转换 | 第35页 |
| ·超声波在混凝土中的传播特点烼检测混凝土内部缺陷原理 | 第35-40页 |
| ·超声波在传播过程中的衰减 | 第36页 |
| ·超声波在固体材料中的散射衰减 | 第36-38页 |
| ·声波在混凝土中的传播特点 | 第38-39页 |
| ·混凝土超声检测中的声波 | 第39页 |
| ·超声检测混凝土内部缺陷原理 | 第39-40页 |
| ·小结 | 第40-42页 |
| 第三章 基于小波分析的火灾后混凝土损伤检测方法研究 | 第42-82页 |
| ·小波分析理论 | 第42-54页 |
| ·小波的发展历史与应用现状 | 第42-44页 |
| ·连续小波变换 | 第44-46页 |
| ·二进离散小波变换 | 第46-48页 |
| ·正交多分辨分析 | 第48-54页 |
| ·基于小波分析的超声信号去噪 | 第54-69页 |
| ·白噪声的特性与信号去噪性能的评价标准 | 第55-56页 |
| ·压制随机噪声的基本方法及其存在的问题 | 第56-58页 |
| ·基于小波变换的信号去噪 | 第58-65页 |
| ·小波去噪方法 | 第65-69页 |
| ·小波理论在超声信号奇异性检测中的应用 | 第69-81页 |
| ·信号奇异性的有关定义和性质 | 第70-71页 |
| ·用小波变换识别奇异点特征 | 第71-73页 |
| ·检测奇异性的小波基的选择 | 第73-74页 |
| ·信号奇异性检测的仿真 | 第74-76页 |
| ·基于小波分析的超声缺陷特征提取 | 第76-81页 |
| ·小结 | 第81-82页 |
| 第四章 火灾后混凝土损伤超声检测系统开发 | 第82-105页 |
| ·超声波传感器系统 | 第82-88页 |
| ·换能器的主要技术指标 | 第82-83页 |
| ·压电换能器 | 第83-85页 |
| ·压电元件 | 第85-86页 |
| ·压电换能器的工作方式 | 第86页 |
| ·换能器与被测混凝土的干藕合 | 第86-88页 |
| ·硬件电路设计 | 第88-98页 |
| ·电源电路设计 | 第88页 |
| ·超声波发射控制电路设计 | 第88-90页 |
| ·阻尼限幅电路设计 | 第90页 |
| ·程控放大电路设计 | 第90-94页 |
| ·滤波电路设计 | 第94-96页 |
| ·检波电路设计 | 第96-97页 |
| ·超声波探伤仪的基本结构 | 第97-98页 |
| ·系统软件设计 | 第98-99页 |
| ·基于VB的人机界面系统 | 第99-101页 |
| ·利用VB调用MATLAB的可行性 | 第99-100页 |
| ·采用Active X自动化技术 | 第100-101页 |
| ·仪器在火灾后混凝土梁的检测结果 | 第101-104页 |
| ·厚度测量数据 | 第101-102页 |
| ·强度测量数据 | 第102-103页 |
| ·缺陷测量数据 | 第103-104页 |
| ·小结 | 第104-105页 |
| 第五章 小波分析在火灾后混凝土简支梁损伤检测中的应用 | 第105-116页 |
| ·引言 | 第105-106页 |
| ·从超声信号判断火灾后混凝土梁缺陷的原理 | 第106-108页 |
| ·实验设计 | 第108-109页 |
| ·小波分解 | 第109-112页 |
| ·火灾后混凝土梁缺陷的检测 | 第112-115页 |
| ·小结 | 第115-116页 |
| 第六章 基于神经网络的火灾后混凝土损伤快速诊断 | 第116-127页 |
| ·神经网络概述 | 第116-118页 |
| ·神经网络的基本结构与函数映射 | 第118-119页 |
| ·BP神经网络的算法 | 第119-122页 |
| ·基于小波神经网络的火灾后混凝土结构超声检测 | 第122-126页 |
| ·小波神经网络的构造 | 第122-123页 |
| ·小波神经网络检测火灾后混凝土内部缺陷 | 第123-126页 |
| ·小结 | 第126-127页 |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27-129页 |
| ·结论 | 第127-128页 |
|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128-129页 |
| 参考文献 | 第129-137页 |
| 致谢 | 第137-138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加科研项目 | 第1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