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引言 | 第8-10页 |
第一章 机动车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归责原则概述 | 第10-15页 |
第一节 机动车交通事故的概念 | 第10页 |
第二节 机动车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的概念、性质及特点 | 第10-12页 |
一、机动车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的概念 | 第10-11页 |
二、机动车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的性质 | 第11页 |
三、机动车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的特点 | 第11-12页 |
第三节 机动车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归责原则的含义 | 第12-15页 |
一、归责的含义 | 第12-13页 |
二、归责原则的含义 | 第13页 |
三、机动车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归责原则的含义 | 第13页 |
四、确立机动车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原则的必要性 | 第13-15页 |
第二章 机动车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归责原则的理论基础 | 第15-28页 |
第一节 机动车交通事故损害行为的类型 | 第15-17页 |
一、一般侵权行为与特殊侵权行为 | 第15-16页 |
二、机动车交通事故损害行为属特殊侵权行 | 第16-17页 |
第二节 机动车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归责原则的演变 | 第17-21页 |
一、侵权行为法归责原则的演变 | 第17-18页 |
二、机动车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归责原则的演变 | 第18-19页 |
三、归责原则演变所体现的侵权行为法的价值取向 | 第19-21页 |
第三节 机动车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归责原则的选择 | 第21-28页 |
一、侵权行为法归责原则的类型 | 第21-23页 |
二、侵权行为法归责原则之间的区别 | 第23-24页 |
三、机动车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归责原则的选择需考量的因素 | 第24-28页 |
第三章 机动车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归责原则的比较法分析 | 第28-40页 |
第一节 英美法系国家机动车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归责原则的立法 | 第28-32页 |
一、英国 | 第28-30页 |
二、美国 | 第30-32页 |
第二节 大陆法系国家机动车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归责原则的立法 | 第32-38页 |
一、德国 | 第32-34页 |
二、法国 | 第34-36页 |
三、日本 | 第36-38页 |
第三节 两大法系国家机动车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归责原则的小结 | 第38-40页 |
第四章 我国的机动车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归责原则及立法建议 | 第40-52页 |
第一节 我国机动车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归责原则的变迁 | 第40-42页 |
一、机动车作为高速运输工具适用的归责原则 | 第40页 |
二、适用过错责任原则阶段 | 第40-41页 |
三、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阶段 | 第41-42页 |
四、适用过错推定原则阶段 | 第42页 |
第二节 新、旧《道路交通安全法》归责原则的分析 | 第42-44页 |
一、旧《道路交通安全法》归责原则的分析 | 第42-43页 |
二、新《道路交通安全法》归责原则的分析 | 第43-44页 |
第三节 我国机动车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归责原则及救济体系的缺陷 | 第44-48页 |
一、机动车交通事故损害救济体系的概述 | 第44-46页 |
二、机动车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归责原则的缺失 | 第46页 |
三、机动车交通事故强制保险制度的不完善 | 第46-48页 |
四、机动车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制度的未建立 | 第48页 |
第四节 我国机动车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归责原则及救济体系的完善 | 第48-52页 |
一、机动车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归责原则的立法完善 | 第48-49页 |
二、机动车交通事故强制保险制度的完善 | 第49-50页 |
三、机动车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制度的完善 | 第50-52页 |
结语 | 第52-54页 |
注释 | 第54-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后记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