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概述 | 第10-30页 |
1 植物次生代谢产物 | 第10-15页 |
·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种类 | 第10-12页 |
·萜类化合物 | 第10-11页 |
·酚类化合物 | 第11页 |
·含氮化合物 | 第11-12页 |
·植物各类次生代谢物的主要合成途径及其关键酶 | 第12-15页 |
·萜类合成途径 | 第12-13页 |
·酚类 | 第13-15页 |
2 丹参有效成分及其功效 | 第15-20页 |
·丹参脂溶性成分 | 第15-16页 |
·丹参水溶性成分 | 第16-20页 |
3 丹参脂溶性成分合成调控研究 | 第20-22页 |
·诱导丹参多倍体提高丹参酮含量 | 第20-21页 |
·通过组织、细胞培养生产丹参酮类化合物 | 第21页 |
·基因工程的应用 | 第21页 |
·丹参毛状根培养 | 第21-22页 |
4 实时荧光定量PCR在分子检测中的应用 | 第22-25页 |
·荧光定量PCR原理 | 第23页 |
·荧光定量PCR的分类 | 第23-24页 |
·荧光染料 | 第24页 |
·水解探针 | 第24页 |
·分子信标 | 第24页 |
·定量方法 | 第24-25页 |
·绝对定量 | 第25页 |
·标准曲线法的相对定量 | 第25页 |
·比较Ct值的定量方法 | 第25页 |
5 染色体步移法 | 第25-26页 |
6 GGPP合酶及其基因研究概述 | 第26-28页 |
·GGPP合酶蛋白的定位 | 第27-28页 |
·GGPP合酶基因的克隆情况 | 第28页 |
·GGPPS基因的表达及调控 | 第28页 |
7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8-30页 |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 | 第30-45页 |
1 丹参GGPP合酶基因的克隆 | 第30-32页 |
·植物材料 | 第30页 |
·菌株与质粒 | 第30页 |
·试剂 | 第30-31页 |
·仪器 | 第31-32页 |
2 方法 | 第32-45页 |
·丹参GGPP合酶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 第32-38页 |
·丹参GGPP合酶基因核心序列的获得 | 第32-33页 |
·丹参GGPP合酶基因3'端侧翼序列的获得 | 第33页 |
·丹参GGPPS基因5'端侧翼序列的获得 | 第33-36页 |
·丹参GGPPS基因全序列的获得 | 第36-38页 |
·丹参SmGGPPS 5'端侧翼序列调控信息分析 | 第38页 |
·Southern杂交分析 | 第38-40页 |
·探针标记 | 第38-39页 |
·杂交 | 第39-40页 |
·丹参GGPP合酶基因的表达分析 | 第40-43页 |
·植物材料及处理 | 第40-41页 |
·不同处理材料总RNA的提取及第一链cDNA的合成 | 第41-42页 |
·cDNA第一链的获得 | 第42页 |
·利用实时定量PCR分析SmGGPPS在丹参中的表达 | 第42-43页 |
·不同因子影响下丹参脂溶性成分含量的变化测定 | 第43-45页 |
·植物材料及处理 | 第43-44页 |
·脂溶性成分的提取 | 第44页 |
·对照品配制 | 第44页 |
·样品测定 | 第44-45页 |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 第45-63页 |
1 丹参GGPP合酶基因的克隆及其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45-51页 |
·SmGGPPS基因的克隆及结构 | 第45页 |
·SmGGPPS基因编码蛋白分析 | 第45-51页 |
·SmGGPPS基本性质及特征分析 | 第45-46页 |
·多序列比对分析 | 第46-48页 |
·疏水性/亲水性的预测和分析 | 第48-49页 |
·SmGGPPS转运肽分析 | 第49-50页 |
·SmGGPPS高级结构预测 | 第50-51页 |
·丹参SmGGPPS分子进化分析 | 第51页 |
2 丹参SmGGPPS基因的Southern杂交分析 | 第51-53页 |
3 丹参SmGGPPS基因5'侧翼序列调控信息分析 | 第53-55页 |
4 丹参SmGGPPS基因表达分析 | 第55-59页 |
·丹参SmGGPPS基因器官特异性表达 | 第55页 |
·丹参SmGGPPS基因的诱导表达 | 第55-59页 |
·环境相关因子的影响 | 第55-57页 |
·植物激素对丹参SmGGPPS表达的影响 | 第57-59页 |
·丹参SmGGPPS基因的诱导表达小结 | 第59页 |
5 不同影响因子下丹参脂溶性成分含量变化 | 第59-62页 |
·对照品图谱 | 第59-60页 |
·不同因子影响下丹参脂溶性成分含量的测定 | 第60-62页 |
·小结 | 第62页 |
6 SmGGPPS的表达和丹参酮含量变化关系的讨论 | 第62-63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