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6Al4V合金固体供硼等离子渗硼的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23页 |
·渗硼概述 | 第10-16页 |
·渗硼发展史 | 第10-11页 |
·传统渗硼方法 | 第11-15页 |
·渗硼新工艺 | 第15-16页 |
·双层辉光等离子渗硼 | 第16-20页 |
·双层辉光等离子渗硼基本原理 | 第17-18页 |
·源极溅射过程 | 第18-19页 |
·工件阴极沉积扩散过程 | 第19页 |
·源极铁硼的性能 | 第19-20页 |
·钛及钛合金 | 第20-22页 |
·研究课题的提出 | 第22-23页 |
·课题提出的背景 | 第22页 |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第二章 固体供硼等离子渗硼试验研究 | 第23-35页 |
·引言 | 第23页 |
·实验材料及设备 | 第23-24页 |
·试验内容及分析 | 第24-34页 |
·源极硼铁溅射研究 | 第24页 |
·实验步骤 | 第24-25页 |
·源极溅射失重 | 第25-27页 |
·试样实际的吸收率 | 第27-29页 |
·粉末FeB源极渗硼 | 第29-30页 |
·块状FeB源极渗硼 | 第30-34页 |
·小结 | 第34-35页 |
第三章 改性层的组织成分及相结构研究 | 第35-41页 |
·引言 | 第35页 |
·检测仪器及方法 | 第35页 |
·渗层的金相显微组织 | 第35-37页 |
·不同温度渗硼改性层成分 | 第37-39页 |
·XRD结果分析 | 第39-40页 |
·典型渗硼层截面显微硬度 | 第40页 |
·小结 | 第40-41页 |
第四章 渗硼改性层多冲试验研究 | 第41-47页 |
·引言 | 第41页 |
·试验方法 | 第41-43页 |
·试验原理及装置 | 第41-42页 |
·试验条件 | 第42-43页 |
·试验结果 | 第43-46页 |
·应力波的传播 | 第43页 |
·多冲试验后表面形貌 | 第43-46页 |
·分析与结果 | 第46-47页 |
第五章 改性层摩擦磨损性能研究 | 第47-54页 |
·引言 | 第47页 |
·实验设备及实验原理 | 第47-48页 |
·实验原理 | 第47-48页 |
·实验材料及设备 | 第48页 |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48-53页 |
·摩擦系数 | 第48-50页 |
·磨痕形貌 | 第50-53页 |
·磨损量 | 第53页 |
·小结 | 第53-54页 |
第六章 渗硼改性层耐蚀性能研究 | 第54-64页 |
·前言 | 第54页 |
·电化学腐蚀的相关理论 | 第54-57页 |
·电化学腐蚀热力学 | 第54页 |
·电化学腐蚀动力学 | 第54-56页 |
·极化曲线的概念 | 第56页 |
·极化曲线的测试方法 | 第56-57页 |
·试验装置及试验条件 | 第57-58页 |
·电化学腐蚀试验结果 | 第58-63页 |
·在0.5mol/L的H_2SO_4溶液中 | 第58-60页 |
·在0.5mol/L的NaCl溶液中 | 第60-61页 |
·在0.5mol/L的Na_3PO_4溶液中 | 第61-63页 |
·小结 | 第63-64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