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3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页 |
三、研究思路 | 第11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1-13页 |
第二章 学习动机理论概述 | 第13-24页 |
一、学习动机概述 | 第13-14页 |
(一) 动机与学习动机 | 第13页 |
(二) 动机与需要、诱因 | 第13-14页 |
(三) 动机与学习相关性分析 | 第14页 |
二、学习动机理论概述 | 第14-24页 |
(一) 行为主义动机观 | 第14-17页 |
(二) 认知派动机观 | 第17-20页 |
(三) 人本主义学习动机观 | 第20-22页 |
(四) 社会学习理论 | 第22-24页 |
第三章 学习动机理论在教学模式领域中的应用 | 第24-31页 |
一、教学模式概述 | 第24页 |
二、教学模式的演变与发展趋势 | 第24-26页 |
三、有利于激发学习动机的教学模式 | 第26-29页 |
(一) 合作学习型教学模式 | 第26-27页 |
(二) 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 | 第27页 |
(三) 愉快型教学模式 | 第27-29页 |
四、中职计算机教学模式的特点分析 | 第29-31页 |
第四章 学习动机理论在教学设计中应用 | 第31-39页 |
一、教学设计概述 | 第31页 |
二、教学设计的基本程序 | 第31-32页 |
三、教学设计模式 | 第32-33页 |
四、当代教学设计中典型的动机设计理论 | 第33-37页 |
(一) John.M.Keller 的 ARCS 动机设计模式 | 第33-34页 |
(二) 沃特科沃斯基的“时间统一体(TC)”动机设计模式 | 第34-35页 |
(三) D.R.Spitzer 的动机情境观 | 第35-36页 |
(四) CASPER-POP-CRC12 要素学习动力设计模型 | 第36-37页 |
五、中职计算机教学设计的特点 | 第37-39页 |
第五章 中职学校学生学习动机实证研究 | 第39-45页 |
一、中职学校学生学习动机的现状分析 | 第39-43页 |
(一) 中职学校学生学习动机的调查 | 第39页 |
(二) 调查问卷分析 | 第39-43页 |
二、中职学校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分析 | 第43-45页 |
(一) 内部因素分析 | 第43页 |
(二) 外部因素分析 | 第43-45页 |
第六章 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中动机激发模式的构建 | 第45-63页 |
一、学习动机激发模式的构建 | 第45-51页 |
二、学习动机激发模式在中职计算机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探索 | 第51-63页 |
(一) 研究方法 | 第51-52页 |
(二) 研究过程 | 第52-61页 |
(三) 教学实践结果与分析 | 第61-63页 |
后记 | 第63-64页 |
附录 | 第64-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