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1-18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研究的目的 | 第12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2-13页 |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3-16页 |
·国外森林旅游业的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我国森林旅游业的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国内外研究概况评述 | 第15-16页 |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6-17页 |
·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论文的可能创新之处 | 第17-18页 |
第二章 森林旅游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18-24页 |
·森林旅游概念的界定 | 第18-19页 |
·森林旅游概念 | 第18页 |
·森林公园的概念 | 第18-19页 |
·森林旅游开发的理论基础 | 第19-24页 |
·生态旅游学相关理论介绍 | 第19-20页 |
·旅游经济学 | 第20-22页 |
·旅游与环境关系理论 | 第22页 |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2-23页 |
·系统论 | 第23-24页 |
第三章 秦岭北坡森林旅游产业开发建设现状及问题 | 第24-34页 |
·秦岭北坡森林公园的概况 | 第24-25页 |
·秦岭北坡森林公园旅游资源的基本特点 | 第25-27页 |
·自然资源类型多样 | 第25-27页 |
·人文旅游资源丰富多彩 | 第27页 |
·秦岭北坡森林公园收入状况 | 第27-28页 |
·秦岭北坡森林公园的建设状况 | 第28-29页 |
·硬件建设状况 | 第28-29页 |
·软件建设状况 | 第29页 |
·秦岭北坡森林公园的市场开发现状 | 第29-31页 |
·起步较晚,发展比较迅速 | 第29-30页 |
·影响力度大,但是产品开发进度较缓慢 | 第30页 |
·客源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与发展空间 | 第30-31页 |
·秦岭北坡旅游产业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 第31-34页 |
·开发较粗放,缺乏统一的规划 | 第31页 |
·市场推广不力,目标市场定位模糊 | 第31-32页 |
·缺乏高层次的人才,服务质量比较差 | 第32页 |
·资金短缺问题严重,基础设施薄弱 | 第32-33页 |
·缺乏有效统一管理,无可持续发展观念 | 第33-34页 |
第四章 秦岭北坡森林公园的类型及旅游资源评价 | 第34-40页 |
·秦岭北坡森林公园的类型 | 第34-36页 |
·类型划分的目的 | 第34页 |
·类型划分的标准 | 第34页 |
·资源类型的划分 | 第34-36页 |
·秦岭北坡森林公园旅游资源评价 | 第36-40页 |
·秦岭北坡森林公园层次评价模型的建立 | 第37页 |
·判断矩阵的构建、层次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 第37-38页 |
·确定评价指标分级量化标准 | 第38页 |
·评价层次总排序 | 第38-40页 |
第五章 秦岭北坡森林旅游产业发展分析 | 第40-46页 |
·秦岭北坡森林公园经济效益分析 | 第40-42页 |
·分析指标与资料来源 | 第40-41页 |
·研究方法 | 第41页 |
·相关关系分析 | 第41页 |
·结果分析 | 第41-42页 |
·社会效益分析 | 第42-43页 |
·太白山森林公园周围社区调查分析 | 第42页 |
·太平森林公园景区内外调查分析 | 第42-43页 |
·生态效益分析 | 第43-44页 |
·对三大效益整体分析 | 第44页 |
·效益的正面效果 | 第44页 |
·效益的负面效果 | 第4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4-46页 |
第六章 秦岭北坡森林旅游产业发展对策 | 第46-52页 |
·整合森林旅游资源,发挥集团优势 | 第46-47页 |
·采用多种营销策略,拓展旅游客源市场 | 第47-48页 |
·联合促销,发挥整体优势 | 第47页 |
·灵活运用市场营销组合策略 | 第47页 |
·充分利用与陕西东西方向旅游热线平行接近的区位优势 | 第47-48页 |
·更新观念,利用新科技手段进行营销 | 第48页 |
·拓宽融资渠道,改善投资环境 | 第48-49页 |
·争取国家政府在财政政策上的支持 | 第48页 |
·通过资本市场进行融资 | 第48-49页 |
·租赁融资和引进外资 | 第49页 |
·走特色旅游发展之路 | 第49页 |
·提高员工的素质,完善服务质量 | 第49-50页 |
·打破部门限制,采用现代化的经营管理理念 | 第50页 |
·导入企业形象识别战略(CIS),推行企业文化建设 | 第50-52页 |
结束语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作者简介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