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前言 | 第9-10页 |
第一章 个人破产制度在国际社会范围内的发展 | 第10-16页 |
一、个人破产制度的基本内涵 | 第10-12页 |
二、个人破产制度的产生及其背景 | 第12-14页 |
三、个人破产制度在国际社会范围内的发展历程 | 第14-16页 |
(一)个人破产制度的起源 | 第14页 |
(二)个人破产制度的发展 | 第14-15页 |
(三)个人破产制度的完善 | 第15-16页 |
第二章 国际社会有代表性的个人破产制度之考察 | 第16-25页 |
一、自由财产制度 | 第16-18页 |
(一)美国的自由财产制度 | 第16-17页 |
(二)英国的自由财产制度 | 第17页 |
(三)澳大利亚的自由财产制度 | 第17页 |
(四)德国的自由财产制度 | 第17-18页 |
二、个人破产和解制度 | 第18-20页 |
(一)英国的个人破产和解制度 | 第18页 |
(二)美国的个人破产和解制度 | 第18-19页 |
(三)日本的个人破产和解制度 | 第19页 |
(四)澳大利亚的个人破产和解制度 | 第19-20页 |
三、个人破产免责制度 | 第20-23页 |
(一)英国的个人破产免责制度 | 第20页 |
(二)德国的个人破产免责制度 | 第20-21页 |
(三)日本的个人破产免责制度 | 第21页 |
(四)美国的个人破产免责制度 | 第21-22页 |
(五)澳大利亚的个人破产免责制度 | 第22-23页 |
四、个人破产复权制度 | 第23-25页 |
(一)英国的个人破产复权制度 | 第23页 |
(二)法国的个人破产复权制度 | 第23页 |
(三)日本的个人破产复权制度 | 第23-24页 |
(四)我国台湾地区的个人破产复权制度 | 第24-25页 |
第三章 个人破产制度的国际经验及启示 | 第25-32页 |
一、国际社会个人破产制度发展趋势的启示 | 第25-26页 |
(一)国际社会个人破产制度发展趋势分析 | 第25页 |
(二)国际社会个人破产制度发展趋势的启示 | 第25-26页 |
二、国际社会个人破产制度立法模式的经验启示 | 第26-29页 |
(一)国际社会个人破产制度立法模式分析 | 第26-28页 |
(二)国际社会个人破产制度立法模式的经验启示 | 第28-29页 |
三、个人破产具体制度的国际经验及启示 | 第29-32页 |
(一)自由财产制度的国际经验及启示 | 第29页 |
(二)个人破产免责制度的国际经验及启示 | 第29-30页 |
(三)个人破产复权制度的国际经验及启示 | 第30-32页 |
第四章 我国建立个人破产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 第32-40页 |
一、我国建立个人破产制度的必要性 | 第32-35页 |
(一)建立个人破产制度是完善一国破产法律制度的需要 | 第32-33页 |
(二)建立个人破产制度是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有力保障 | 第33-34页 |
(三)建立个人破产制度是健全个人信用制度的客观要求 | 第34-35页 |
二、我国建立个人破产制度的可行性 | 第35-40页 |
(一)建立个人破产制度符合我国宏观政策取向 | 第35-36页 |
(二)建立个人破产制度具备全面理论依据 | 第36-37页 |
(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为我国个人破产制度的建立奠定物质基础 | 第37页 |
(四)公民法律意识的普遍提高,为我国建立个人破产制度提供了思想准备 | 第37-38页 |
(五)建立个人破产制度的法律制度保障初步形成 | 第38-39页 |
(六)国际社会关于个人破产制度的立法经验可资借鉴 | 第39-40页 |
第五章 构建我国个人破产制度之立法设想 | 第40-57页 |
一、我国个人破产程序制度之立法设想 | 第40-47页 |
(一)个人破产案件的主管和管辖 | 第40-41页 |
(二)个人破产申请 | 第41-43页 |
(三)个人破产受理 | 第43-45页 |
(四)个人破产宣告 | 第45-47页 |
二、我国个人破产实体制度之立法设想 | 第47-57页 |
(一)自由财产制度 | 第47-52页 |
(二)个人破产免责制度 | 第52-54页 |
(三)个人破产复权制度 | 第54-57页 |
结语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在读期间学术成果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