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论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论文研究的思路及方法 | 第17-19页 |
·论文研究的思路 | 第17-18页 |
·论文研究的方法 | 第18-19页 |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 第20-34页 |
·伙伴关系模式概述 | 第20-28页 |
·伙伴关系模式的界定 | 第20-21页 |
·伙伴关系模式与传统项目管理模式的区别 | 第21-24页 |
·伙伴关系模式的适用情况 | 第24-25页 |
·伙伴关系模式的要素 | 第25-27页 |
·伙伴关系模式的组织结构 | 第27-28页 |
·公路建设项目风险管理 | 第28-31页 |
·公路建设项目风险管理的基本概念 | 第28-30页 |
·公路建设项目风险管理的过程 | 第30-31页 |
·公路建设项目风险分配 | 第31-33页 |
·风险分配的概念 | 第31-32页 |
·风险分配的必要性 | 第32页 |
·风险分配的实现方式 | 第32-33页 |
·风险分配中业主的目标 | 第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三章 伙伴关系模式下的公路建设项目风险的系统分析 | 第34-44页 |
·伙伴关系模式下公路建设项目风险的形成机制 | 第34-37页 |
·公路建设项目性质的风险原因 | 第35页 |
·伙伴关系模式引起的风险原因 | 第35-37页 |
·伙伴关系模式下的公路建设项目风险分析 | 第37-41页 |
·项目参与方合作管理风险的必要性 | 第37页 |
·伙伴关系模式对公路建设项目风险的影响 | 第37-38页 |
·伙伴关系模式下公路建设项目的风险 | 第38-41页 |
·公路建设项目风险承担主体分析 | 第41-43页 |
·公路建设项目风险分配主体识别 | 第41-42页 |
·伙伴关系模式中相关方风险分析 | 第42-43页 |
·参与方在公路建设项目风险及分配中的作用 | 第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四章 伙伴关系模式下的公路建设项目风险分配模型 | 第44-58页 |
·风险分配的影响因素和分配原则 | 第44-46页 |
·风险分配的影响因素 | 第44-45页 |
·风险分配的原则 | 第45-46页 |
·风险分配模型的建立 | 第46-50页 |
·风险分配模型的基本假设 | 第46-47页 |
·风险分配模型 | 第47-50页 |
·风险分配系数的修正 | 第50-57页 |
·风险管理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 | 第50-52页 |
·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52-55页 |
·风险管理能力的模糊综合评判 | 第55-56页 |
·修正后的风险分配系数 | 第56-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五章 案例分析 | 第58-68页 |
·工程介绍 | 第58页 |
·工程风险因素中完工风险分析 | 第58页 |
·项目风险承担主体分析 | 第58-59页 |
·项目业主 | 第58-59页 |
·施工单位 | 第59页 |
·公路建设项目完工风险分配 | 第59-60页 |
·风险分配系数的修正 | 第60-66页 |
·风险管理能力值的确定 | 第60-66页 |
·修正后的风险分配系数 | 第66页 |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68-70页 |
·结论 | 第68页 |
·展望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附录 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6-77页 |
附录 B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项目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