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目录 | 第10-14页 |
图片列表 | 第14-17页 |
表格列表 | 第17-1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8-28页 |
·基于图像的三维人脸建模的研究内容 | 第18-22页 |
·三维模型的获取 | 第18-19页 |
·基于图像的三维人脸建模 | 第19-22页 |
·基于图像的三维人脸建模的应用 | 第22-24页 |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主要贡献 | 第24-26页 |
·本文结构 | 第26-28页 |
第二章 研究现状概述 | 第28-49页 |
·引言 | 第28页 |
·现有方法介绍 | 第28-45页 |
·基于一般模型修改的方法 | 第29-30页 |
·基于模型优化的方法 | 第30-34页 |
·基于三维Morphable Model的方法 | 第34-41页 |
·三维Morphable Model | 第34-37页 |
·基于Morphable Model的三维人脸建模 | 第37-41页 |
·基于立体视觉与从明暗恢复形状的方法 | 第41-44页 |
·基于立体视觉 | 第41-43页 |
·基于从明暗恢复形状 | 第43-44页 |
·基于统计学习的方法 | 第44-45页 |
·三维人脸数据库 | 第45-49页 |
第三章 人脸特征点定位 | 第49-77页 |
·本章概述 | 第49页 |
·特征点定位方法介绍 | 第49-55页 |
·主动形状模型 | 第50-52页 |
·主动外观模型 | 第52-54页 |
·ASM、AAM的改进与近年来的发展 | 第54-55页 |
·眼睛检测方法综述 | 第55-59页 |
·眼睛检测的一般方法 | 第56页 |
·用于眼睛检测的投影与投影函数 | 第56-58页 |
·现有投影方法的不足与改进思路 | 第58-59页 |
·最小邻域均值投影函数 | 第59-65页 |
·最小邻域均值投影函数的定义 | 第60-61页 |
·基于最小邻域均值投影函数的眼睛定位 | 第61-62页 |
·实验 | 第62-65页 |
·局部选择投影 | 第65-75页 |
·局部选择投影的定义 | 第65-66页 |
·设计局部选择投影函数 | 第66-70页 |
·基于局部选择投影的眼睛定位 | 第70-73页 |
·实验 | 第73-75页 |
·本章小结 | 第75-77页 |
第四章 基于单幅图像的三维人脸建模 | 第77-107页 |
·本章概述 | 第77-78页 |
·基于SfS与径向基函数内插的特定人脸建模 | 第78-86页 |
·SfS恢复人脸表面深度 | 第78-81页 |
·径向基函数内插合成特定人脸三维模型 | 第81-83页 |
·实验 | 第83-86页 |
·基于统计的从纹理估计深度 | 第86-95页 |
·从纹理估计深度系统概述 | 第86-87页 |
·从纹理估计深度的训练过程 | 第87-89页 |
·从纹理估计深度的建模过程 | 第89页 |
·基于核偏最小二乘回归的学习算法 | 第89-92页 |
·实验 | 第92-95页 |
·基于近红外图像的三维人脸建模 | 第95-105页 |
·数据采集 | 第97-98页 |
·近红外数据与三维数据的配准 | 第98-100页 |
·基于近红外图像的三维建模算法 | 第100-101页 |
·实验 | 第101-105页 |
·不同核函数和回归算法之间的比较 | 第102-103页 |
·不同训练样本个数与维数的比较 | 第103页 |
·三维重建效果 | 第103-105页 |
·本章小结 | 第105-107页 |
第五章 基于双目立体视觉的三维人脸重建 | 第107-128页 |
·本章概述 | 第107-108页 |
·基于虚拟图像对应的立体视觉三维人脸建模 | 第108-114页 |
·算法流程概述 | 第109-110页 |
·姿态估计与虚拟图像生成 | 第110-112页 |
·立体匹配计算方法 | 第112-113页 |
·实验 | 第113-114页 |
·基于立体视觉与Morphable Model相结合的三维人脸建模 | 第114-126页 |
·现有方法、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思路 | 第115-117页 |
·三维点云重建 | 第117-120页 |
·Morphable Model匹配三维点云 | 第120-122页 |
·算法小结 | 第122-123页 |
·实验 | 第123-126页 |
·Morphable Model模型构建 | 第123页 |
·使用合成的立体图对 | 第123-126页 |
·使用真实的立体图对 | 第126页 |
·本章小结 | 第126-128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28-132页 |
·论文工作总结 | 第128-129页 |
·展望 | 第129-132页 |
参考文献 | 第132-143页 |
致谢 | 第143-144页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44-1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