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致谢 | 第8-13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3-23页 |
·黄酮类化合物概述 | 第13-14页 |
·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类 | 第13页 |
·黄酮类化合物的性质 | 第13页 |
·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 | 第13-14页 |
·蜂胶概述 | 第14-18页 |
·蜂胶的化学组成 | 第15页 |
·蜂胶的理化性质 | 第15页 |
·蜂胶的功能活性 | 第15-18页 |
·蜂胶中黄酮类化合物 | 第18-22页 |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 | 第18-20页 |
·蜂胶功能特性的浓度效应 | 第20页 |
·蜂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现状 | 第20-22页 |
·研究背景及内容 | 第22-23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22页 |
·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第二章 蜂胶黄酮超声波辅助乙醇提取工艺研究 | 第23-3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3-26页 |
·材料 | 第23页 |
·主要试剂 | 第23页 |
·主要仪器与设备 | 第23页 |
·试验方法 | 第23-2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6-34页 |
·芦丁标准曲线 | 第26页 |
·超声波辅助乙醇提取蜂胶黄酮实验结果 | 第26-34页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三章 蜂胶提取物的抑菌特性及其机理研究 | 第35-4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5-36页 |
·材料 | 第35页 |
·主要试剂 | 第35-36页 |
·主要仪器与设备 | 第36页 |
·培养基的配制 | 第36页 |
·双层培养法 | 第36页 |
·牛津杯法测定抑菌圈 | 第36页 |
·试验方法 | 第36-39页 |
·不同蜂胶提取物溶液的配制 | 第36-37页 |
·超声波辅助乙醇提取物与乳酸链球菌素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 | 第37页 |
·最小抑菌浓度(MIC值)的测定 | 第37页 |
·杀菌温度对蜂胶超声波辅助乙醇提取物抑菌效果的影响 | 第37页 |
·pH值对蜂胶超声波辅助乙醇提取物抑菌效果的影响 | 第37页 |
·金属离子对蜂胶超声波辅助乙醇提取物抑菌效果的影响 | 第37页 |
·碱性磷酸酶活性测定 | 第37-38页 |
·β-半乳糖苷酶活性测定 | 第38-39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9-47页 |
·抑菌效果最佳的蜂胶提取物选择的研究 | 第39-40页 |
·超声波辅助乙醇提取物与乳酸链球菌素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 | 第40页 |
·蜂胶超声波辅助乙醇提取物对供试菌种的抑制效果及其 MIC值 | 第40-41页 |
·不同因素对蜂胶提取物抑菌效果的影响 | 第41-43页 |
·蜂胶提取物抑菌机理研究 | 第43-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四章 蜂胶提取物抗氧化活性及其应用研究 | 第48-59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8-49页 |
·材料 | 第48页 |
·主要试剂 | 第48-49页 |
·主要仪器与设备 | 第49页 |
·香肠的制备 | 第49页 |
·试验方法 | 第49-52页 |
·还原力测定方法 | 第49-50页 |
·DNCP和 DNPP对羟自由基的清除作用 | 第50页 |
·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作用 | 第50页 |
·金属螯合力测定方法 | 第50-51页 |
·对香肠氧化的抑制作用 | 第51-52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2-57页 |
·蜂胶提取物的还原力 | 第52-53页 |
·蜂胶提取物对羟自由基的清除作用 | 第53-54页 |
·蜂胶提取物对超氧阴离子的清除作用 | 第54-55页 |
·蜂胶提取物的金属螯合力 | 第55-56页 |
·对香肠氧化的抑制作用 | 第56-57页 |
·蜂胶抗氧化机理探讨 | 第57-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9-61页 |
·结论 | 第59-60页 |
·展望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