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法的理论(法学)论文--法学史、法律思想史论文--法制史论文

“亲亲相隐”制度探析

中文摘要第1-6页
英文摘要第6-9页
导论第9-10页
第一章 "亲亲相隐"制度的历史渊源第10-15页
 第一节 古代"亲亲相隐"制度的起源第10-11页
 第二节 从汉代到南北朝时期"亲亲相隐"制度得以确立并完善第11-12页
 第三节 《唐律疏议》中对"亲亲相隐"制度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法律体系,并且这个容隐体系基本上为以后历代沿袭而稍有改动,直至清末的法律改革第12-13页
 第四节 从清末至民国,"亲亲相隐"制度在社会大变革中发展第13-15页
第二章 港、澳、台地区及国外"亲亲相隐"制度的发展第15-25页
 第一节 港、澳、台地区"亲亲相隐"制度的发展第15-18页
  一、香港地区之规定第15页
  二、澳门地区之规定第15-17页
  三、台湾地区之规定第17-18页
 第二节 国外"亲亲相隐"制度的发展第18-20页
  一、大陆法系国家之立法第18-19页
  二、英美法系国家之规定第19-20页
 第三节 内地与港、澳、台及国外"亲亲相隐"制度之比较第20-25页
  一、共性:以亲情为基本出发点第20-23页
  二、区别:立法价值取向不同第23-25页
第三章 "亲亲相隐"制度发展的特点第25-28页
 一、根据尊卑远近,容隐的权利或义务不同第25页
 二、容隐亲属的范围在不断的扩大——从父子扩大到有服再扩大到无服第25-26页
 三、亲属容隐行为的性质——从法定义务到法定权利,从单向容隐到双向容隐第26-27页
 四、亲属容隐的原则——从绝对保护尊亲属到承认并保障卑亲属的权利第27-28页
第四章 "亲亲相隐"制度长期存在的原因第28-37页
 第一节 家族组织的存在是"亲亲相隐"制独存在的社会基础第28-30页
 第二节 宗法制的产生和发展是"亲亲相隐"制度产生和存在的政治原因第30-33页
  一、宗法制的发展演变第30-31页
  二、拟宗法制的理论第31-33页
 第三节 以儒家思想为主的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形成,是"亲亲相隐"制度存在的思想原因第33-34页
 第四节 从人性的角度:亲情伦理与法律的一致第34-37页
  一、法律的观点与信仰第34-35页
  二、人性与法律的契合第35-37页
第五章 当代立法引入"亲亲相隐"制度的思考第37-47页
 第一节 对现行立法的反思第37-39页
  一、禁止"亲亲相隐"导致诉讼制度受到损害第37-38页
  二、禁止"亲亲相隐"导致变相株连现象出现第38页
  三、禁止"亲亲相隐"导致人权保障难以实现第38-39页
 第二节 引入"亲亲相隐"的可行性分析第39-42页
  一、与"法治"精神相契合第39-40页
  二、符合对正义的追求第40页
  三、体现了法律的人性化第40-41页
  四、符合证据论的要求第41-42页
 第三节 具体引入设想第42-47页
  一、废除宗法等级制的内容第42-43页
  二、在主体、客体、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给予明确清晰的界定第43-46页
  三、对"亲亲相隐"制度的限制性规定第46-47页
结束语第47-49页
致谢第49-50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50-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中国古代直诉传统对现代民众信访救济模式的影响
下一篇:论董仲舒法律思想的历史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