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教师与学生论文--教师、班主任论文

网络环境下高中主题班会活动的实施现状及优化策略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22页
    第一节 研究背景第9-11页
        一、网络环境下高中德育管理面临挑战第9页
        二、传统主题班会束缚高中生素质培养第9-10页
        三、新高考改革对高中德育工作提出新的要求第10-11页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1-12页
        一、研究目的第11页
        二、研究意义第11-12页
    第三节 核心概念的界定第12-13页
        一、德育第12页
        二、主题班会第12页
        三、网络环境第12-13页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3-16页
        一、研究思路第13-14页
        二、研究方法第14-16页
    第五节 研究综述第16-22页
        一、国外研究综述第16-17页
        二、国内研究综述第17-21页
        三、文献简评第21-22页
第二章 高中主题班会的理论基础与基本认知第22-34页
    第一节 理论基础第22-24页
        一、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第22页
        二、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第22-23页
        三、哈贝马斯交往理论第23-24页
    第二节 高中主题班会的基本内涵第24-26页
        一、高中主题班会的构成要素第24-25页
        二、高中主题班会的德育内涵第25页
        三、高中主题班会的教育价值第25-26页
    第三节 网络环境下高中生身心特点及高中德育工作特点第26-30页
        一、网络环境下高中生的身心特点第26-27页
        二、网络环境下高中德育工作的特点第27-30页
    第四节 网络环境对高中主题班会的影响第30-34页
        一、网络环境对高中主题班会的积极影响第30-31页
        二、网络环境对高中主题班会的消极影响第31页
        三、传统主题班会与网络环境下主题班会的差异第31-34页
第三章 网络环境下高中主题班会实施现状与分析第34-46页
    第一节 调查问卷设计第34页
        一、调查目的第34页
        二、调查对象第34页
        三、调查内容第34页
    第二节 调查结果分析与讨论第34-42页
        一、高中主题班会的开展情况第34-40页
        二、学生对高中主题班会的意见和建议第40-42页
    第三节 高中主题班会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第42-46页
        一、问题分析第42-43页
        二、原因分析第43-46页
第四章 网络环境下高中主题班会优化策略第46-59页
    一、利用网络丰富主题班会类型,提升主题班会教育效果第46-49页
    二、利用网络规范活动过程,形成有力的活动组织机制第49-56页
    三、借鉴网络的优点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第56-59页
第五章 结语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3页
附录第63-78页
致谢第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评价
下一篇: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法律规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