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3页 |
英文摘要 | 第3-4页 |
中文文摘 | 第4-8页 |
目录(中文) | 第8-11页 |
目录(英文) | 第11-14页 |
绪论 | 第14-38页 |
第一节 现有《圣经》研究的研究概述 | 第14-29页 |
第二节 本文研究对象和选题意义 | 第29-31页 |
一. 选题意义 | 第29-31页 |
二. 研究对象 | 第31页 |
第三节 几点说明 | 第31-33页 |
一. 本文文献资料的时间跨度和主要来源 | 第31-32页 |
二. 本文引述《圣经》典故的源文本层次 | 第32页 |
三. 本文不同表述系统中《圣经》书名号使用原则 | 第32页 |
四. 本文重要术语使用原则 | 第32-33页 |
五. 本文数字使用原则 | 第33页 |
六. 本文序号 | 第33页 |
第四节 研究起点:概念界定 | 第33-38页 |
一. 典故、用典、引用 | 第33-36页 |
二. 《圣经》研究中的典故 | 第36-38页 |
第一章 《圣经》典故研究的翻译学价值 | 第38-54页 |
第一节 《圣经》典故翻译方法 | 第38-41页 |
第二节 《圣经》典故译文比较 | 第41-43页 |
第三节 《圣经》典故汉译:三个平面的语言距离 | 第43-49页 |
第四节 《圣经》典故汉译的文化信息流失问题 | 第49-52页 |
小结 | 第52-54页 |
第二章 《圣经》典故研究的语言学价值 | 第54-62页 |
第一节 《圣经》典故研究的语源—语义学价值 | 第54-58页 |
第二节 《圣经》典故研究的语言运用价值 | 第58-59页 |
第三节 《圣经》典故研究的语言教学价值 | 第59-60页 |
小结 | 第60-62页 |
第三章 《圣经》典故研究的文学价值 | 第62-88页 |
第一节 《圣经》典故研究的跨文本功能价值 | 第62-72页 |
一. 《圣经》典故跨文本人物塑造功能研究 | 第63-65页 |
二. 《圣经》典故跨文本情节衍生功能研究 | 第65-67页 |
三. 《圣经》典故跨文本主题深化功能研究 | 第67-68页 |
四. 《圣经》典故跨文本风格定位功能研究 | 第68-72页 |
第二节 《圣经》典故研究的跨文本结构价值 | 第72-86页 |
一. 一对一跨文本结构:《圣经》典故和单一他类文本研究 | 第72-78页 |
二. 一对多跨文本结构:《圣经》典故和多种他类文本研究 | 第78-81页 |
三. 多对一跨文本结构:《圣经》中多个典故和单一他类文本研究 | 第81-84页 |
四. 多对多跨文本结构:《圣经》中多个典故和多种他类文本研究 | 第84-86页 |
小结 | 第86-88页 |
第四章 《圣经》典故研究的缺失 | 第88-110页 |
第一节 《圣经》典故与相关概念交叉 | 第88-95页 |
一. 《圣经》典故与相关概念单向交叉 | 第88-90页 |
二. 《圣经》“典故”与相关概念多向交叉 | 第90-95页 |
第二节 《圣经》典故研究中的学科阻隔 | 第95-99页 |
一. 中文学科《圣经》典故研究的部分状况 | 第95页 |
二. 英文学科《圣经》典故研究的部分状况 | 第95-97页 |
三. 中英文学科共同涉及的《圣经》典故研究部分状况 | 第97-99页 |
第三节 《圣经》典故的重复性研究举隅 | 第99-106页 |
小结 | 第106-110页 |
结语 | 第110-114页 |
一. 本文主要观点 | 第110-112页 |
二. 本文不足之处 | 第112-114页 |
附录: 近30年国内《圣经》典故研究论著目录 | 第114-132页 |
参考文献 | 第132-154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154-155页 |
致谢 | 第155-156页 |
个人简历 | 第1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