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技术侦查的法律规制
内容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引言 | 第12-13页 |
一、技术侦查概述 | 第13-17页 |
(一) 技术侦查的界定 | 第13-14页 |
(二) 技术侦查的特点 | 第14-17页 |
1.技术性 | 第14-15页 |
2.秘密性 | 第15页 |
3.侵犯性 | 第15-16页 |
4.强制性 | 第16页 |
5.从属性 | 第16-17页 |
二、我国技术侦查现状与成因分析 | 第17-22页 |
(一) 我国技术侦查立法及实务状况 | 第17-20页 |
1.我国技术侦查的立法状况 | 第17-18页 |
2.我国技术侦查的实务状况 | 第18-20页 |
(二) 成因分析 | 第20-22页 |
1.观念障碍 | 第20-21页 |
2.制度根源 | 第21-22页 |
三、我国技术侦查法律规制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 第22-29页 |
(一) 技术侦查法律规制的必要性 | 第22-26页 |
1.人权保障的必然要求 | 第22-24页 |
2.惩治犯罪的现实需要 | 第24-25页 |
3.侦查程序法治化的要求 | 第25页 |
4.特殊侦查措施发展的必然趋势 | 第25-26页 |
(二) 技术侦查法律规制的可行性 | 第26-29页 |
1.政治保证——依法治国与有限政府理念的广泛认同 | 第26页 |
2.素质保证——公民法律意识的提高 | 第26-27页 |
3.经验保证——我国实践与理论经验的积累 | 第27-28页 |
4.他山之石——域外相关经验 | 第28页 |
5.机遇——刑事诉讼法再修改 | 第28-29页 |
四、我国技术侦查法律规制的基本构想 | 第29-46页 |
(一) 确立我国技术侦查的应有原则 | 第29-37页 |
1.比例原则 | 第29-31页 |
2.相关性原则 | 第31-32页 |
3.司法审查原则 | 第32-34页 |
4.隐私保护原则 | 第34-35页 |
5.适度公开原则 | 第35-36页 |
6.司法救济原则 | 第36-37页 |
(二) 我国技术侦查的具体规制 | 第37-46页 |
1.技术侦查的主体 | 第37-38页 |
2.技术侦查实施的授权 | 第38-40页 |
3.技术侦查适用的对象 | 第40-41页 |
4.技术侦查的适用程序 | 第41页 |
5.技术侦查的期限 | 第41-42页 |
6.技术侦查获得材料的处理 | 第42-43页 |
7.权利救济 | 第43-44页 |
8.报告制度 | 第44-45页 |
9.违法技术侦查证据使用限制 | 第45-46页 |
结语 | 第46-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