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目次 | 第8-11页 |
1 绪论 | 第11-18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4页 |
·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6-18页 |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2 时代的呼唤:建立和改革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养老模式 | 第18-33页 |
·农村计划生育政策的历史回顾 | 第18-19页 |
·计划生育政策的提出 | 第18页 |
·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 | 第18-19页 |
·对“一孩”政策的调整 | 第19页 |
·“两个转变”和“三为主”的提出 | 第19页 |
·优先建立农村计划生育家庭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时不我待 | 第19-24页 |
·实现社会公平:对风险家庭的补偿 | 第19-20页 |
·利益导向机制: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关键 | 第20-21页 |
·奖励补偿:计划生育夫妇理应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 | 第21-24页 |
·已有保障方式存在弊端需要改革 | 第24-28页 |
·典型地方保障方式探讨 | 第24-26页 |
·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 | 第26-28页 |
·推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需要:分群体、非均衡推进路径 | 第28-33页 |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现状 | 第28-30页 |
·解决路径:计划生育家庭作为突破口分群体、非均衡推进 | 第30-33页 |
3 模式创新:计划生育政策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衔接 | 第33-48页 |
·模式创新基于的理念 | 第33-36页 |
·规范养老政策、整合养老资源 | 第33-34页 |
·有限财政 | 第34-36页 |
·创新模式的基本内容 | 第36-40页 |
·方案具体内容 | 第36-39页 |
·衔接办法 | 第39-40页 |
·方案实施的影响因素 | 第40-43页 |
·未来生育政策 | 第40-41页 |
·城镇化 | 第41页 |
·参保率和续保率 | 第41-42页 |
·养老金增值率 | 第42-43页 |
·养老金发放水平的调整 | 第43页 |
·配套措施 | 第43-45页 |
·方案实施的内部配套措施 | 第44页 |
·方案实施的外部配套措施 | 第44-45页 |
·“即期投入”模式适用范围探讨 | 第45-48页 |
·经济较发达地区 | 第45-46页 |
·经济欠发达地区 | 第46页 |
·适用人口结构、时间探讨 | 第46-48页 |
4 实证研究:以浙江省湖州市为例 | 第48-74页 |
·基于参保者个人的仿真测算 | 第48-49页 |
·个人帐户模型 | 第48页 |
·实证分析 | 第48-49页 |
·财政投入仿真测算 | 第49-68页 |
·生命表的计算与生成 | 第49-56页 |
·人口预测模型 | 第56-61页 |
·参保覆盖模型 | 第61-63页 |
·财政投入测算模型 | 第63-66页 |
·“即期投入”与“到龄扶助”财政投入比较 | 第66-68页 |
·基金运营仿真预测 | 第68-71页 |
·基金收支模型 | 第68-69页 |
·基金投资收益率 | 第69-71页 |
·结论 | 第71-74页 |
·从参保人角度来看 | 第71-72页 |
·从财政投入角度来看 | 第72-73页 |
·从基金运营的角度来看 | 第73-74页 |
5 总结 | 第74-76页 |
·本文研究内容总结 | 第74-75页 |
·本文的进一步研究方向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9页 |
附录 | 第79-9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