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景观与中国哲学理念的融合浅析--以武汉金银湖湿地公园设计方案为例
作者简介 | 第1-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3页 |
§1.1 研究的背景 | 第11页 |
§1.2 研究的目标和方法 | 第11-13页 |
第二章 解读"湿地与湿地公园" | 第13-18页 |
§2.1 湿地的概念 | 第13页 |
§2.2 城市湿地的功能 | 第13-15页 |
§2.3 湿地公园的概念 | 第15-18页 |
·湿地公园与一般性公园的差异 | 第15-16页 |
·国内外湿地公园研究情况 | 第16-18页 |
第三章 湖北及武汉地区湿地状况与问题 | 第18-26页 |
§3.1 湖北湿地状况 | 第18-20页 |
§3.2 对湿地功能退化的探究 | 第20-23页 |
·湿地功能退化的概念 | 第21页 |
·环境功能退化 | 第21-22页 |
·生态功能退化 | 第22-23页 |
§3.3 武汉市湿地景观设计分析 | 第23-26页 |
·湿地景观植物配置不合理 | 第23-24页 |
·水体设计缺乏科学性 | 第24-26页 |
第四章 中国哲学理念的引入 | 第26-31页 |
§4.1 寻求适当的设计理念 | 第26-27页 |
§4.2 为金银湖寻找出路 | 第27-31页 |
·对中国哲学理念的借鉴 | 第27-29页 |
·设计中"隐性手法"的提出 | 第29-31页 |
第五章 对金银湖湿地公园的可行性研究 | 第31-34页 |
§5.1 环境现状分析 | 第31页 |
§5.2 保护原则与措施 | 第31-33页 |
§5.3 景区设计目标 | 第33-34页 |
第六章 武汉金银湖湿地公园设计方案 | 第34-51页 |
§6.1 项目描述 | 第34-36页 |
·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 第34-35页 |
·历史沿革与存在问题 | 第35-36页 |
§6.2 全园规划 | 第36-44页 |
·功能分区 | 第37-38页 |
·交通分析 | 第38-39页 |
·景观分析 | 第39-44页 |
·静态与动态 | 第39-40页 |
·视线分析 | 第40页 |
·造景手法 | 第40-42页 |
·主要景观节点 | 第42-44页 |
§6.3 隐性手法的实质体现 | 第44-51页 |
·湿地生态护岸 | 第44-45页 |
·湿地植物配置 | 第45-46页 |
·植入人工湿地系统 | 第46-49页 |
·和谐的人工构建物 | 第49-51页 |
第七章 结章 | 第51-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