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企业计划与经营决策论文

知识型员工流动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研究

中文摘要第1-14页
ABSTRACT第14-17页
1. 导论第17-29页
   ·研究背景第17-19页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第19-23页
     ·问题的提出第19-20页
     ·研究意义第20-23页
   ·研究思路与基本框架第23-26页
     ·研究思路第23-24页
     ·论文的基本框架第24-26页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第26-28页
     ·研究方法第26-27页
     ·论文的创新点第27-28页
   ·本章小结第28-29页
2. 相关文献综述第29-47页
   ·知识型员工的概念、分类与特征第29-31页
     ·知识型员工的概念第29-30页
     ·知识型员工的分类第30页
     ·知识型员工的特征第30-31页
   ·员工流动的概念与分类第31-33页
     ·员工流动的概念第31-32页
     ·员工流动的分类第32-33页
   ·员工流动的一般影响因素研究评述第33-39页
     ·个体因素第34-36页
     ·组织因素第36-38页
     ·外部环境因素第38-39页
   ·员工流动的主要研究模型评述第39-46页
     ·Steers和Mowday的动因模型第39-41页
     ·Sheridan和Abelson的“尖峰突变”模型第41-43页
     ·Lee和Mitchell的展开模型第43-44页
     ·Price-Mueller变量模型第44-46页
   ·本章小结第46-47页
3. 知识型员工流动的影响因素分析第47-65页
   ·知识型员工流动的行为特征第47-52页
     ·人力资本投资性第47-49页
     ·需求满足性第49-51页
     ·认知性第51-52页
   ·知识型员工流动的直接驱动因素分析第52-59页
     ·薪酬状况与组织匹配水平第52-54页
     ·流动成本与劳动力市场第54-56页
     ·工作满意度与组织承诺第56-59页
   ·知识型员工流动的认知调节因素分析第59-64页
     ·行为经济学视角的决策制定第59-60页
     ·就业经验与相关利益第60-62页
     ·心理帐户与流动从众性第62-64页
   ·本章小结第64-65页
4. 知识型员工流动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第65-106页
   ·直接驱动因素对知识型员工流动的作用机制第65-90页
     ·薪酬状况、组织匹配和流动成本的作用机制第65-77页
     ·劳动力市场、工作满意度和组织承诺的作用机制第77-90页
   ·认知调节因素对知识型员工流动的作用机制第90-100页
     ·就业经验和相关利益的作用机制第90-94页
     ·心理帐户和流动从众性的作用机制第94-100页
   ·基于访谈的知识型员工流动影响因素识别第100-105页
     ·访谈范围与访谈过程第101-102页
     ·访谈结果分析第102-105页
   ·本章小结第105-106页
5. 知识型员工流动动力(KEFP)模型第106-124页
   ·直接驱动因素与知识型员工流动的理论假设第106-109页
     ·薪酬状况、组织匹配水平和流动成本与知识型员工流动第106-108页
     ·劳动力市场、工作满意度和组织承诺与知识型员工流动第108-109页
   ·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中介效应的理论假设第109-112页
   ·认知因素的调节机制的理论假设第112-118页
     ·就业经验和相关利益的调节作用第112-115页
     ·流动从众性和心理帐户的调节作用第115-118页
   ·知识型员工流动动力(KEFP)模型的构建与变量间的关联关系第118-122页
     ·知识型员工流动动力(KEFP)模型的构建第118-120页
     ·知识型员工流动动力(KEFP)模型中变量间的关联关系第120-122页
   ·本章小结第122-124页
6. 基于KEFP模型的实证研究第124-180页
   ·实证对象的选择与问卷的编制和发放第124-126页
     ·实证对象的选择第124-125页
     ·问卷的编制和发放第125-126页
   ·变量的操作性定义与测量第126-135页
   ·分析方法第135-138页
   ·数据分析第138-177页
     ·样本基本描述第138-139页
     ·问卷效度与信度分析第139-147页
     ·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与相关分析第147-153页
     ·直接驱动因素的影响分析第153-168页
     ·直接驱动因素与认知调节因素的交互作用分析第168-177页
   ·研究假设验证结果第177-179页
   ·本章小结第179-180页
7. 结论与研究展望第180-185页
   ·结论第180-183页
   ·本文的局限性与今后的研究展望第183-185页
附录 企业员工职业倾向性调查问卷第185-192页
参考文献第192-202页
致谢第202-203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203-204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204页

论文共20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资本结构影响产品市场竞争问题研究--以中国上市公司若干行业为例
下一篇:基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业绩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