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导论 | 第9-20页 |
第一节 选题的来源及理论和实践意义 | 第9-10页 |
第二节 论文的研究对象与研究的问题 | 第10-16页 |
一、研究对象的界定 | 第10-16页 |
二、论文研究的主要问题 | 第16页 |
第三节 论文的技术路线 | 第16-20页 |
一、论文的相关理论和方法 | 第16-17页 |
二、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安排 | 第17-18页 |
三、研究的创新点和不足 | 第18-20页 |
第一章 股票估值理论与文献综述 | 第20-30页 |
第一节 股票估值理论综述 | 第20-24页 |
一、折现估值理论 | 第20-22页 |
二、净资产价值评估理论 | 第22页 |
三、相对估值法 | 第22页 |
四、信息观和计量观估值理论 | 第22-23页 |
五、实物期权估值理论 | 第23-24页 |
第二节 股票估值研究文献综述 | 第24-30页 |
一、折现估值理论文献综述 | 第24-25页 |
二、相对估值法的文献综述 | 第25页 |
三、信息观和计量观理论实证文献综述 | 第25-29页 |
四、实物期权估值理论的文献综述 | 第29-30页 |
第二章 证券分析实践中常用估值框架分析 | 第30-56页 |
第一节 上市公司分析与业绩预测 | 第30-44页 |
一、上市公司分析 | 第30-36页 |
二、上市公司业绩预测 | 第36-44页 |
第二节 折现模型估值框架 | 第44-51页 |
一、基于财务预测的折现公司自由现金流量估值框架 | 第45-47页 |
二、折现股权自由现金流量法 | 第47-48页 |
三、基于财务预测的经济增加值估值法 | 第48-51页 |
第三节 其他估值理论框架 | 第51-56页 |
一、相对估值法 | 第51-54页 |
二、适用于资产型公司的净资产价值(NAV)法 | 第54-56页 |
第三章 基本面因素估值模型的构建及其实证分析 | 第56-92页 |
第一节 基本面因素估值模型的构建 | 第56-63页 |
一、基本面因素指标的选取 | 第56-60页 |
二、基本面因素估值模型的建立 | 第60-63页 |
第二节 基本面因素估值模型的实证结果分析 | 第63-92页 |
一、2007 年5 月8 日实证分析 | 第63-72页 |
二、2008 年5 月5 日实证分析 | 第72-81页 |
三、2009 年5 月4 日实证分析 | 第81-92页 |
第四章 公司治理因素股票估值模型的构建及其实证分析 | 第92-119页 |
第一节 公司治理分析及其对股票价值的影响 | 第92-99页 |
一、上市公司治理的内涵 | 第92-93页 |
二、上市公司治理水平的影响因素及其对股票价值的影响 | 第93-96页 |
三、上市公司治理因素指标的选取 | 第96-98页 |
四、公司治理因素估值模型的建立 | 第98-99页 |
第二节 上市公司治理因素股票估值模型的实证分析 | 第99-119页 |
一、公司治理因素数据的描述分析 | 第99-102页 |
二、2008 年5 月5 日数据的实证分析 | 第102-111页 |
三、2009 年5 月4 日数据的实证分析 | 第111-119页 |
第五章 实物期权股票估值方法及其实际应用 | 第119-135页 |
第一节 实物期权股票估值方法介绍 | 第119-129页 |
一、实物期权评估方法的思想 | 第119-124页 |
二、实物期权是公司价值及股票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 | 第124-125页 |
三、实物期权的主要估值方法 | 第125-129页 |
第二节 实物期权理论在股票估值中的应用 | 第129-135页 |
一、实物期权评估方法的应用步骤 | 第129-132页 |
二、实物期权理论估值在现实中的应用 | 第132-135页 |
第六章 股票估值与价格波动分析 | 第135-149页 |
第一节 股票估值的有限科学性分析 | 第135-138页 |
一、上市公司分析的有限科学性 | 第135-137页 |
二、上市公司预测的有限科学性 | 第137-138页 |
三、股票估值方法的有限科学性 | 第138页 |
第二节 股票价值信念与股票价格的形成及波动 | 第138-149页 |
一、股票价值信念的形成和变动 | 第138-139页 |
二、股票价格的形成和波动 | 第139-149页 |
参考文献 | 第149-154页 |
一、中文著作类 | 第149页 |
二、外文翻译著作类 | 第149-150页 |
三、学位论文类 | 第150页 |
四、期刊报刊文章类 | 第150-151页 |
五、外文文献类 | 第151-154页 |
后记 | 第1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