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近距离非合作目标光学主被动复合探测技术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7页 |
·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12-14页 |
·相关技术研究进展与现状 | 第14-25页 |
·空间目标天基成像探测技术 | 第14-17页 |
·空间目标激光雷达探测技术 | 第17-22页 |
·光学主被动复合探测技术 | 第22-23页 |
·现有问题及发展趋势 | 第23-25页 |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25-27页 |
第2章 空间光环境与空间目标光学建模 | 第27-47页 |
·空间光环境分析 | 第27-31页 |
·空间环境中的光辐射源 | 第27-29页 |
·月球反照辐射的计算 | 第29-31页 |
·空间目标光照度建模 | 第31-37页 |
·平面目标 | 第32-33页 |
·球面目标 | 第33-34页 |
·圆柱面目标 | 第34-35页 |
·圆锥面目标 | 第35-37页 |
·空间目标光照度仿真分析 | 第37-42页 |
·目标光照度的仿真 | 第38-40页 |
·同等条件下目标光照度的比较 | 第40-41页 |
·系统设计参考目标照度 | 第41-42页 |
·空间目标光照度模型验证实验 | 第42-46页 |
·静态成像实验 | 第42-43页 |
·动态成像实验 | 第43-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3章 光学主被动复合探测技术总体设计 | 第47-59页 |
·系统需求分析 | 第47页 |
·空间目标的天基单站定轨 | 第47-53页 |
·空间目标的观测坐标系 | 第48-50页 |
·空间目标的初轨确定 | 第50-53页 |
·系统模块划分 | 第53-55页 |
·被动成像系统 | 第53-54页 |
·激光雷达系统 | 第54-55页 |
·姿态传感器 | 第55页 |
·主控系统 | 第55页 |
·系统工作流程 | 第55-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第4章 被动成像系统 | 第59-79页 |
·成像器件及信噪比 | 第59-67页 |
·常规CCD 成像信噪比 | 第62-63页 |
·ICCD 和EBCCD 成像信噪比 | 第63-64页 |
·EMCCD 成像信噪比 | 第64-65页 |
·几种CCD 器件的比较 | 第65-67页 |
·成像系统 | 第67-76页 |
·扫描光学系统 | 第67-72页 |
·扫描系统的扫描方式 | 第72-73页 |
·凝视光学系统 | 第73-74页 |
·目标成像测量 | 第74-76页 |
·成像系统的整合 | 第76-78页 |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第5章 激光雷达系统 | 第79-106页 |
·全固态激光系统 | 第79-81页 |
·光学相控阵(OPA)天线 | 第81-98页 |
·光学相控阵原理 | 第82-88页 |
·扫描衍射效率 | 第88-92页 |
·扫描角精度 | 第92-93页 |
·激光线宽对扫描角精度的影响 | 第93-94页 |
·响应时间 | 第94-96页 |
·相控阵阵列(PAPA) | 第96-98页 |
·激光回波接收系统 | 第98-99页 |
·回波探测及信噪比 | 第99-102页 |
·相干探测器 | 第99-100页 |
·相干探测信噪比 | 第100-102页 |
·激光雷达方程及发射功率 | 第102-103页 |
·激光雷达系统整合 | 第103-104页 |
·本章小结 | 第104-106页 |
第6章 探测图像融合与目标识别 | 第106-134页 |
·图像融合 | 第106-108页 |
·目标亮度图像及预处理 | 第108-112页 |
·目标亮度像生成 | 第108-110页 |
·目标亮度像去噪 | 第110-112页 |
·目标强度图像及预处理 | 第112-115页 |
·目标强度像生成 | 第113-114页 |
·目标强度像去噪 | 第114-115页 |
·目标距离图像及预处理 | 第115-122页 |
·目标距离像生成 | 第115-119页 |
·目标距离像去噪 | 第119-122页 |
·去噪距离像的灰度变换 | 第122页 |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决策级图像融合 | 第122-133页 |
·灰色关联分析 | 第123-126页 |
·图像的特征提取 | 第126-129页 |
·目标图像的决策级融合仿真 | 第129-133页 |
·本章小结 | 第133-134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134-136页 |
参考文献 | 第136-14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143-144页 |
致谢 | 第144-145页 |
作者简介 | 第1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