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计算机网络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

基于SSM模型的IPv6可控组播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致谢第1-6页
中文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12页
1 引言第12-17页
   ·选题背景与意义第12-13页
   ·相关研究现状第13-16页
     ·IPv6的研究第13-14页
     ·IPv6可控组播的研究第14-16页
   ·论文结构组织如下第16-17页
2 IPv6组播技术基础第17-30页
   ·组播基本知识第17-20页
     ·组播概念第17页
     ·组播体系结构第17页
     ·组播工作原理第17-18页
     ·组播地址第18-20页
   ·组播模型第20-21页
     ·ASM模型第20页
     ·SFM模型第20页
     ·SSM模型第20-21页
   ·组播组管理协议第21-25页
     ·MLDv1原理简介第22-24页
     ·MLDv2原理简介第24-25页
   ·组播路由协议第25-30页
     ·IPv6 PIM-DM简介第26页
     ·IPv6 PIM-SM简介第26-27页
     ·SSM模型在IPv6 PIM中的实现第27-30页
3 IPv6可控组播实现机制第30-38页
   ·IPv6可控组播主要构件第30-32页
     ·管理服务器第30页
     ·认证服务器第30-31页
     ·安全策略服务器第31页
     ·监控服务器第31-32页
   ·IPv6可控组播相关技术第32-37页
     ·可控组播地址管理第32-33页
     ·组播源控制第33页
     ·组播接收者控制第33-36页
     ·组播状态监测第36-37页
   ·组播安全第37-38页
4 IPv6可控组播应用系统分析第38-48页
   ·系统简介第38页
   ·系统整体架构第38-43页
   ·开发框架选择第43-46页
     ·程序设计语言Python第43-44页
     ·Web服务器Apache第44-45页
     ·系统框架Django第45-46页
     ·数据库的选择第46页
   ·系统环境第46-48页
     ·网络环境第46-47页
     ·系统环境第47-48页
5 系统详细设计第48-68页
   ·接口模块第48-54页
     ·用户接口模块第48-52页
     ·组播接口模块第52-54页
   ·核心模块第54-64页
     ·用户信息获取及反馈模块第54-58页
     ·控制策略下发模块第58-62页
     ·组播状态采集模块第62-64页
   ·数据库模块第64-68页
     ·用户数据库模块第64-67页
     ·组播数据库模块第67-68页
6 结论第68-70页
   ·总结第68页
   ·展望第68-70页
参考文献第70-71页
作者简历第71-73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Snort的入侵检测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下一篇:基于流量特征的P2P应用分析与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