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1-25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1-14页 |
·管理主义的危机要求构建有效政府 | 第11-12页 |
·政府职能转型需要构建有效政府 | 第12页 |
·政府行政绩效评估指标的创新需要构建有效政府 | 第12-14页 |
·研究综述 | 第14-22页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4-17页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7-22页 |
·研究方法与意义及可能创新点和难点 | 第22-25页 |
·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研究意义 | 第23-24页 |
·本文研究的可能创新点及难点 | 第24-25页 |
第二章 绩效评估视野下有效政府构建的理论依据 | 第25-45页 |
·科层制理论——有效政府构建的效率内涵 | 第25-29页 |
·关于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的争议 | 第25-26页 |
·单纯GDP 增长与政府有效论 | 第26-27页 |
·社会全面发展与政府有效论 | 第27-29页 |
·公共产品供给理论——有效政府构建的服务内涵 | 第29-33页 |
·公众需求满足与政府有效论 | 第30-31页 |
·顾客导向型的政府责任 | 第31-32页 |
·公民导向型的政府责任 | 第32-33页 |
·治理理论——有效政府构建的责任内涵 | 第33-37页 |
·从政府治理走向公共治理 | 第34页 |
·从权威治理走向合作治理 | 第34-35页 |
·从模糊治理走向善治 | 第35-37页 |
·核心概念界定 | 第37-45页 |
·绩效评估 | 第37-39页 |
·有效政府 | 第39-40页 |
·政府绩效 | 第40-41页 |
·政府绩效评估 | 第41-45页 |
第三章 绩效评估视野下构建有效政府的价值目标 | 第45-54页 |
·注重效率---有效政府构建的前提 | 第45-47页 |
·资源配置有效 | 第46页 |
·公共产品供给有效 | 第46页 |
·政府履行生产性职能有效 | 第46-47页 |
·注重公平---有效政府构建的基础 | 第47-48页 |
·公众满意度与政府有效 | 第47页 |
·资源再分配与政府有效 | 第47-48页 |
·政府履行保护性职能有效 | 第48页 |
·绩效评估三维主体的确立与有效政府的构建 | 第48-51页 |
·政府主导型现代化模式---政府是绩效评估的主导 | 第49页 |
·科学绩效评估指标的确定---技术官僚是绩效评估的主体 | 第49-50页 |
·执政为民的治理理念---公众满意是绩效评估的目标指向 | 第50-51页 |
·有效政府构建的价值目标 | 第51-54页 |
·宪政主义行政规制 | 第51-52页 |
·人本主义公共服务 | 第52页 |
·三维评估视角下的“规制-服务型”政府的构建 | 第52-54页 |
第四章 绩效评估视野下政府低效的现状及其成因分析 | 第54-63页 |
·政府低效的现状与表现 | 第54-59页 |
·政府职能定位不当与角色冲突 | 第54-55页 |
·政府公共产品的制度供给与规制缺失 | 第55-56页 |
·GDP 标准与政府绩效评估偏差 | 第56-57页 |
·行政乱作为与政府政治资源的流失 | 第57-59页 |
·政府低效的成因分析 | 第59-60页 |
·科层制效率评估体系下政府重管理轻服务 | 第59页 |
·公共物品供给重直接供给轻政策供给 | 第59-60页 |
·政府缺乏有效监督 | 第60页 |
·政府低效的行政后果 | 第60-63页 |
·产生管理危机 | 第60-61页 |
·产生财政危机 | 第61页 |
·产生信任危机 | 第61页 |
·产生权力寻租 | 第61-63页 |
第五章 绩效评估视野下有效政府构建的路径选择 | 第63-81页 |
·绩效评估视野下有效政府构建的基本原则 | 第63-66页 |
·效率与公平并重原则 | 第63-64页 |
·效率与民主兼顾原则 | 第64-65页 |
·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同步原则 | 第65-66页 |
·绩效评估视野下有效政府构建的制度路径 | 第66-71页 |
·健全公共产品的供给机制 | 第66-67页 |
·健全公共责任的保障机制 | 第67-68页 |
·健全公共资源的分配机制 | 第68-69页 |
·三大机制构建的具体程序 | 第69-71页 |
·绩效评估视野下有效政府构建的评价尺度 | 第71-81页 |
·绩效评估视野下影响有效政府构建的因素 | 第71-72页 |
·绩效评估视野下有效政府构建的评估体系 | 第72-74页 |
·绩效评估视野下有效政府构建的评估标准 | 第74-81页 |
结束语 | 第81-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8页 |
攻硕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88-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