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目录 | 第7-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9页 |
| ·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简介 | 第9-12页 |
| ·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组成 | 第9-10页 |
| ·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特征以及应用 | 第10-12页 |
| ·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历史 | 第12-14页 |
| ·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及预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 第14-17页 |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7-18页 |
| ·论文创新点 | 第18-19页 |
| 第二章 有限元方法 | 第19-28页 |
| ·有限云方法(FEM)基本思想 | 第19页 |
| ·弹性力学的基本方程和变分原理 | 第19-25页 |
| ·弹性力学基本方程的矩阵形式 | 第19-23页 |
| ·虚功原理 | 第23-24页 |
| ·线弹性力学的变分原理 | 第24-25页 |
| ·有限元分析的商品化软件 | 第25-28页 |
| 第三章 颗粒增强材料有限元模型 | 第28-37页 |
| ·立方胞体模型 | 第28-29页 |
| ·多颗粒随机分布胞体模型 | 第29-32页 |
| ·轴对称胞体模型 | 第32页 |
| ·平面应变胞体模型 | 第32-33页 |
| ·数值模拟的控制方程 | 第33-34页 |
| ·模型的边界条件以及网格设置 | 第34-37页 |
| ·模型的边界条件 | 第34-35页 |
| ·模型的网格设置与划分 | 第35-37页 |
| 第四章 颗粒增强材料的静力损伤分析 | 第37-49页 |
| ·对颗粒增强材料弹性模量的有限元计算 | 第37-38页 |
| ·颗粒增强复合材料拉状态下的应力分布情况及细观损伤分析 | 第38-42页 |
| ·颗粒增强复合材料微结构细观观测 | 第42-46页 |
| ·试样制备 | 第42页 |
| ·拉伸疲劳实验 | 第42-46页 |
| ·有限元计算与实验比较及损伤分析 | 第46-47页 |
| ·轴对称计算与数字全息实验的比较 | 第47-48页 |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 第五章 颗粒增强的银基复合材料热—电—力耦合场分析 | 第49-75页 |
| ·颗粒增强复合材料电—热—力耦合场有限元模拟方法 | 第49-51页 |
| ·银基氧化锡颗粒的材料常数 | 第51-52页 |
| ·平面轴对称模型中的焦耳热以及耦合应力 | 第52-63页 |
| ·球形夹杂物 | 第52-56页 |
| ·椭球形夹杂物 | 第56-63页 |
| ·立方体单元胞体模型在电流脉冲作用下的焦耳热及耦合应力 | 第63-70页 |
| ·模型尺寸及控制参数 | 第63页 |
| ·单个球形夹杂物在脉冲电流作用下的温度场和应力场 | 第63-66页 |
| ·单个椭球形夹杂物在脉冲电流下的温度场和应力场 | 第66-69页 |
| ·两个球形夹杂物在脉冲电流作用下的温度场和应力场 | 第69-70页 |
| ·随机颗粒模型的瞬态焦耳热及耦合应力 | 第70-73页 |
| ·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5-78页 |
| ·研究工作总结 | 第75-76页 |
| ·下一步研究工作展望 | 第76-78页 |
| 致谢 | 第78-79页 |
| 参考文献 | 第79-85页 |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85-86页 |
| 附录B (球形增强颗粒RSA方法的APDL程序实现) | 第86-91页 |
| 附录C (多颗粒随机分布模型中颗粒的位置及半径) | 第91-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