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堆石体本构模型的探讨及验证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2页 |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发展概况 | 第9-10页 |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分析方法研究概况 | 第10-11页 |
·堆石体计算模型 | 第10页 |
·面板部分计算模型 | 第10-11页 |
·论文研究的意义与内容 | 第11-12页 |
第2章 堆石料静力本构模型研究 | 第12-27页 |
·概述 | 第12页 |
·邓肯-张E–B 模型 | 第12-16页 |
·模型假定 | 第12-13页 |
·切线变形模量 | 第13-15页 |
·卸载、再加载模量 | 第15页 |
·加卸载准则 | 第15-16页 |
·体变模量 | 第16页 |
·清华非线性K–G 模型 | 第16-22页 |
·应力与应变 | 第16-17页 |
·土体强度 | 第17-18页 |
·加载时的增量应力应变关系 | 第18-20页 |
·卸载、再加载模量 | 第20页 |
·加卸载条件 | 第20-21页 |
·应力应变矩阵关系 | 第21-22页 |
·一种建立土体本构模型的新思路 | 第22-26页 |
·切线泊松比 | 第22-25页 |
·加卸载条件 | 第25页 |
·应力应变矩阵关系 | 第25-26页 |
·三种模型特性的理论分析 | 第26-27页 |
第3章 K-ν模型材料参数确定 | 第27-35页 |
·体积模量K 的相关参数确定 | 第27页 |
·切线泊松比相关参数确定 | 第27-34页 |
·轴向应变与侧向应变关系拟合 | 第27-32页 |
·拟合参数a、b 与围压的关系 | 第32-34页 |
·切线泊松比相关参数拟合小结 | 第34-35页 |
第4章 水布垭二维有限元计算 | 第35-42页 |
·网格介绍 | 第35-36页 |
·计算荷载与工况 | 第36-37页 |
·计算参数 | 第37页 |
·K-ν模型计算结果 | 第37-39页 |
·K-G 模型计算结果 | 第39-41页 |
·计算结果分析结论 | 第41-42页 |
第5章 K-ν模型的实际工程应用 | 第42-71页 |
·水布垭面板坝三维有限元分析 | 第42-52页 |
·工程概况 | 第42页 |
·网格介绍 | 第42-43页 |
·计算材料参数 | 第43-44页 |
·K-ν模型计算结果 | 第44-45页 |
·K-G 模型计算结果 | 第45-47页 |
·计算结果比较分析 | 第47-48页 |
·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比较分析 | 第48-52页 |
·采用K-ν模型的潘口面板坝三维有限元分析 | 第52-67页 |
·工程概况 | 第52-54页 |
·网格介绍 | 第54-56页 |
·计算材料参数 | 第56-57页 |
·K-ν模型计算结果 | 第57-61页 |
·K-G 模型计算结果 | 第61-66页 |
·计算结果比较分析 | 第66-67页 |
·两种模型的计算结果对比分析 | 第67-71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