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个葡萄砧木和品种的抗寒性及耐盐性鉴定
| 摘要 | 第1-3页 |
| Summary | 第3-8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8-24页 |
| 1 葡萄栽培历史及现状 | 第8-11页 |
| ·世界葡萄栽培历史及现状 | 第8-10页 |
| ·我国葡萄栽培历史及现状 | 第10-11页 |
| 2 果树抗寒性研究进展 | 第11-19页 |
| ·果树冻害的主要症状 | 第12页 |
| ·葡萄抗寒性研究的主要测定指标 | 第12-16页 |
| ·葡萄及其砧木抗寒性研究进展 | 第16-19页 |
| ·葡萄不同品种的抗寒性 | 第16-17页 |
| ·葡萄与抗寒有关的生物学特性 | 第17-19页 |
| 3 葡萄耐盐性研究进展 | 第19-23页 |
| ·盐害原因及对植物的伤害 | 第20-22页 |
| ·盐害的原因 | 第20页 |
| ·盐害对植物的伤害 | 第20-22页 |
| ·葡萄对盐胁迫的反应 | 第22-23页 |
| ·葡萄的耐盐能力 | 第22页 |
| ·葡萄盐胁迫响应 | 第22-23页 |
| 4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23-24页 |
| 第二章 葡萄砧木和品种的抗寒性鉴定 | 第24-36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4-26页 |
| ·试验材料 | 第24页 |
| ·试验处理 | 第24页 |
| ·测定方法 | 第24-26页 |
| ·恢复生长实验法 | 第24页 |
| ·电解质渗出率的测定 | 第24-25页 |
| ·渗透调节物质的测定 | 第25页 |
| ·丙二醛(MDA)含量的测定 | 第25-26页 |
| ·数据处理及分析 | 第26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6-32页 |
| ·葡萄砧木和品种的抗寒性比较 | 第26-28页 |
| ·葡萄砧木和品种的半致死温度比较 | 第26-27页 |
| ·葡萄砧木和品种抗寒指标相关分析 | 第27页 |
| ·葡萄砧木和品种抗寒性聚类分析 | 第27-28页 |
| ·低温处理枝条恢复生长情况 | 第28-29页 |
| ·枝条萌芽率 | 第28-29页 |
| ·枝条生根率 | 第29页 |
| ·枝条出愈率 | 第29页 |
| ·低温处理后枝条的相对电导率变化 | 第29-30页 |
| ·低温处理枝条的渗透调节物质含量 | 第30-31页 |
| ·可溶性糖含量 | 第30页 |
| ·可溶性蛋白含量 | 第30-31页 |
| ·游离脯氨酸含量 | 第31页 |
| ·低温处理枝条的丙二醛含量变化 | 第31-32页 |
| 3 讨论 | 第32-36页 |
| ·恢复生长法与抗寒性 | 第32页 |
| ·相对电导率与抗寒性 | 第32-33页 |
| ·渗透调节物质与抗寒性 | 第33-35页 |
| ·可溶性糖与抗寒性 | 第33页 |
| ·可溶性蛋白与抗寒性 | 第33-34页 |
| ·游离脯氨酸与抗寒性 | 第34-35页 |
| ·丙二醛含量与抗寒性 | 第35页 |
| ·关于抗寒性鉴定指标和方法 | 第35-36页 |
| 第三章 葡萄砧木和品种的耐盐性鉴定 | 第36-45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6-45页 |
| ·试验材料 | 第36页 |
| ·处理方法 | 第36页 |
| ·测定方法 | 第36-37页 |
| ·质膜透性的测定 | 第36页 |
| ·脯氨酸含量的测定 | 第36页 |
| ·丙二醛(MDA)含量的测定 | 第36-37页 |
|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 第37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7-41页 |
| ·葡萄叶片盐胁迫症状 | 第37页 |
| ·不同盐浓度处理下相对电导率的变化 | 第37-38页 |
| ·不同盐浓度处理下脯氨酸含量的变化 | 第38-39页 |
| ·不同盐浓度处理下丙二醛含量的变化 | 第39-40页 |
| ·不同盐浓度处理下叶绿素含量的变化 | 第40-41页 |
| 3 讨论 | 第41-45页 |
| ·盐胁迫对葡萄质膜透性的影响 | 第41-42页 |
| ·盐胁迫对葡萄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 第42页 |
| ·盐胁迫对葡萄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 第42-43页 |
| ·盐胁迫对葡萄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第43页 |
| ·关于葡萄耐盐性鉴定指标及方法 | 第43-45页 |
| 结论 | 第45-46页 |
| 参考文献 | 第46-53页 |
| 致谢 | 第53-54页 |
| 个人简介 | 第54-55页 |
| 导师简介 | 第55-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