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5页 |
·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8-9页 |
·课题的目的 | 第8-9页 |
·课题的意义 | 第9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主要成果 | 第9-12页 |
·地下构筑物爆破震动理论研究方向 | 第9-10页 |
·地下构筑物爆破震动监测方向 | 第10-11页 |
·地下构筑物爆破震动数值模拟方向 | 第11-12页 |
·课题工程背景 | 第12-13页 |
·渝怀铁路复线简介 | 第12页 |
·重点隧道工程概述 | 第12-13页 |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3-15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页 |
·主要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第二章 岩体中的爆炸理论 | 第15-26页 |
·岩体在冲击荷载作用下的力学行为 | 第15-19页 |
·动载下的应力应变 | 第15-17页 |
·岩体在爆炸荷载作用下的力学行为 | 第17-19页 |
·岩石爆破机理 | 第19-22页 |
·岩石爆破破坏基本理论 | 第19-21页 |
·单爆源的爆破作用 | 第21-22页 |
·控制爆破在地下工程的运用 | 第22-26页 |
·控制爆破原理 | 第23-24页 |
·控制爆破在地下工程中的发展 | 第24-26页 |
第三章 爆破地震波基本理论 | 第26-36页 |
·应力波的类型及其特点 | 第26-28页 |
·爆破应力波的传播与类型 | 第28-30页 |
·爆破应力波的传播方式 | 第28-29页 |
·爆破应力波的衰减与吸收 | 第29-30页 |
·爆破震动安全评判依据与我国现行标准 | 第30-36页 |
·国外建筑业爆破震动安全评判依据 | 第30-33页 |
·隧道行业爆破震动安全评判依据 | 第33页 |
·我国爆破震动安全评判依据 | 第33-36页 |
第四章 铁路隧道爆破震动效应数值模拟 | 第36-94页 |
·有限元理论综述 | 第36-44页 |
·ANSYS/LS---DYNA 的主要功能及特点 | 第37-38页 |
·ANSYS/LS---DYNA 的分析流程 | 第38页 |
·基本方程和控制条件 | 第38-40页 |
·空间有限元离散化 | 第40-42页 |
·沙漏粘性与人工体积粘性控制 | 第42-43页 |
·应力计算和时间积分 | 第43-44页 |
·基于 ANSYS/LS-DYNA 的数值模拟计算模型 | 第44-51页 |
·炸药冲击荷载模型 | 第44-47页 |
·岩土介质力学模型 | 第47-49页 |
·边界条件处理 | 第49-50页 |
·时间步长控制 | 第50页 |
·算法选取 | 第50-51页 |
·模型实验设计及参数选取 | 第51-56页 |
·模型实验设计 | 第51-52页 |
·模型参数选取 | 第52-56页 |
·模拟结果分析 | 第56-84页 |
·节点振速峰值模拟结果 | 第56-71页 |
·单元应力峰值模拟结果 | 第71-84页 |
·质点振速与单元应力模拟结果关联性分析 | 第84-91页 |
·单元最大主(压)应力与质点振速峰值关联性分析 | 第84-87页 |
·单元最大主(拉)应力与质点振速峰值关联性分析 | 第87-90页 |
·单元最大主(拉)应力对衬砌危害性评估 | 第90-91页 |
·小结 | 第91-94页 |
第五章 铁路小间距隧道双重爆破信息化施工 | 第94-97页 |
·双重爆破的概念 | 第94页 |
·双重爆破信息化施工方法 | 第94-97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7-100页 |
·结论 | 第97-98页 |
·展望 | 第98-100页 |
致谢 | 第100-101页 |
参考文献 | 第101-103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著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