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9页 |
缩写词及其英汉对照 | 第9-10页 |
1 绪论 | 第10-22页 |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22页 |
·水稻数量性状位点(QTL)的研究进展 | 第11-13页 |
·水稻导入系构建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 | 第13-19页 |
·水稻耐低氮的研究进展 | 第19-21页 |
·本文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1-22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2-25页 |
·亲本材料和导入系构建 | 第22-23页 |
·实验方法 | 第23-24页 |
·田间实验 | 第23页 |
·性状考察 | 第23页 |
·基因型分析 | 第23-24页 |
·亲本多态性检测 | 第24页 |
·PCR 扩增 | 第24页 |
·数据统计分析 | 第24-25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5-38页 |
·水稻导入系群体的建立 | 第25-26页 |
·亲本间分子标记的多态性检测 | 第25页 |
·导入片段长度的分布 | 第25页 |
·代换片段在染色体上的分布 | 第25-26页 |
·水稻导入系QTL 鉴定 | 第26-32页 |
·两亲本之间性状的差异 | 第26-27页 |
·亲本及导入系在两种施肥下的平均表现 | 第27-28页 |
·导入系性状间的相关性 | 第28-29页 |
·水稻导入系的单株有效穗的QTL 鉴定 | 第29-30页 |
·水稻导入系的单株产量的QTL 鉴定 | 第30-31页 |
·水稻导入系株高的QTL 鉴定 | 第31页 |
·水稻导入系生物学产量的 QTL 鉴定 | 第31-32页 |
·讨论 | 第32-38页 |
·导入系在QTL 定位中的优势 | 第32-33页 |
·田间评价水稻导入系的耐低氮性 | 第33-34页 |
·与前人定位结果比较 | 第34-36页 |
·不同处理下的QTL 比较 | 第36-37页 |
·剖析杂交水稻骨干亲本有利QTL 对超高产育种的作用 | 第37-38页 |
4 结论与展望 | 第38-40页 |
·主要结论 | 第38页 |
·导入系的构建 | 第38页 |
·导入系在正常和低氮处理下的QTL | 第38页 |
·后续工作的展望 | 第38-40页 |
致谢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50页 |
附录 | 第50页 |
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