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现代文学(1919~1949年)论文

叶圣陶:在文学与教育之间

中文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引言第11-27页
第一章 叶圣陶的文人气质与教育人格第27-40页
 第一节 叶圣陶文人气质与教育人格的养成第28-35页
  一、家世阅历及从教职业所决定的平民性格第28-30页
  二、良好的启蒙教育与传统文化的熏陶第30-35页
 第二节 西学的影响和借鉴第35-36页
 第三节 时代的呼唤与造就第36-40页
第二章 叶圣陶的文学启蒙与教育救国第40-59页
 第一节 “救亡”号角下的启蒙思想“三部曲”第40-45页
  一、“师夷长技”思潮——器物层面的救亡运动第41-42页
  二、“维新(改良)”与“革命”论争——制度层面的救亡运动第42页
  三、“文学启蒙”与“教育救国”的思潮——文化层面的救亡运动第42-45页
 第二节 叶氏特色的“文学启蒙”第45-51页
  一、呼唤“美”和“爱”的人道情怀第46-47页
  二、抒写平凡的“灰色”人生第47-49页
  三、含蓄包容中不动声色的叙述第49-51页
 第三节 叶氏特色的“教育救国”第51-59页
  一、投身教育,塑造新公民第51-54页
  二、关注孩子,创新体裁第54-56页
  三、编著教材,探索国文教育第56-59页
第三章 文学家的教育和教育家的文学(上)第59-111页
 第一节 “灰”中见“慧”的教育短篇小说第61-74页
  一、主题与人物:卑琐人生形态叙事第62-67页
  二、艺术特色:冷静、客观的中和之美第67-74页
 第二节 中国现代教育小说的翘楚——《倪焕之》第74-111页
  一、叶圣陶教育思想的投影第75-79页
  二、杜威教育思想尝试第79-88页
  三、现代知识分子形象倪焕之第88-97页
  四、《倪焕之》的艺术价值第97-111页
第四章 文学家的教育和教育家的文学(下)第111-140页
 第三节 成人眼中的童话世界第111-123页
  一、主题的多重性第112-117页
  二、如梦似画的语言艺术第117-121页
  三、富有中国特色的童话叙事模式第121-123页
 第四节 “亦刚亦柔的儒雅散文”第123-140页
  一、刚柔相济——儒雅散文的艺术特色第124-131页
  二、“三性”共融——教育散文的形式特点第131-140页
第五章 叶圣陶教育身份对文学创作的影响第140-164页
 第一节 叶圣陶教育身份对文学创作的独特贡献第140-153页
  一、独特视角下教育经历的文学呈现第140-147页
  二、文学形式承载教育内容的现代叙述范式第147-150页
  三、汉语规范化体系的审美诉求第150-153页
 第二节 难以超越的教育情结——叶圣陶文学与教育结合的局限第153-164页
  一、早期作品视角之“窄”,意蕴之“浅”第154-155页
  二、关于读者的阅读体验第155-162页
  三、童话作品的“非童话”特征第162-164页
结语第164-167页
参考文献第167-172页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著、论文第172-173页
后记第173-176页

论文共1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宋词与宴饮
下一篇:多维视域下的《小说神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