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0页 |
| ·前言 | 第11页 |
| ·基于激光熔覆的快速成形制造(LCRM)技术 | 第11-14页 |
| ·LCRM 技术的原理与特点 | 第12-13页 |
| ·LCRM 技术中的关键技术 | 第13-14页 |
| ·激光熔覆熔池温度场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 ·国外的研究状况 | 第14-15页 |
| ·国内的研究状况 | 第15-16页 |
| ·本文研究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 第16-19页 |
| ·研究的意义 | 第16-17页 |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7-19页 |
|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 第二章 环形中空激光能量分布与熔池的理论研究 | 第20-32页 |
| ·引言 | 第20页 |
| ·环形中空激光光内同轴送粉光粉几何耦合 | 第20-23页 |
| ·环形中空激光光内同轴送粉光粉的耦合过程 | 第21-22页 |
| ·光内同轴送粉粉末有效利用率 | 第22-23页 |
| ·环形中空激光光斑内能量分布理论研究 | 第23-28页 |
| ·激光模式选择 | 第23-25页 |
| ·环形中空激光束的能量分布模型 | 第25-26页 |
| ·占空比变化对能量密度分布的影响 | 第26-28页 |
| ·环形中空激光内送粉激光熔池的理论研究 | 第28-31页 |
| ·环形中空激光熔池三维流场 | 第28-30页 |
| ·环形中空激光下熔覆层表面形貌 | 第30-31页 |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 第三章 光内送粉激光熔覆熔池温度场数值模拟 | 第32-44页 |
| ·引言 | 第32页 |
| ·激光熔覆传热学基本理论 | 第32-34页 |
| ·熔覆过程热传导方程 | 第32-33页 |
| ·边界条件 | 第33-34页 |
| ·初始条件 | 第34页 |
| ·光内送粉熔覆层温度场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34-39页 |
| ·物理模型与网格划分 | 第34-35页 |
| ·单元选择与材料物性参数 | 第35-37页 |
| ·热边界条件的确定 | 第37-39页 |
| ·相变潜热的处理 | 第39页 |
| ·光内送粉熔覆层温度场的求解 | 第39-43页 |
| ·热流密度的数学模型 | 第39-40页 |
| ·环形中空激光能量在熔池表面的分布 | 第40-41页 |
| ·循环求解温度场 | 第41-43页 |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 第四章 环形中空激光光内送粉熔覆熔池温度场计算结果分析 | 第44-57页 |
| ·引言 | 第44页 |
| ·中空激光快速成形过程温度场分布 | 第44-49页 |
| ·单层熔覆 | 第44-46页 |
| ·多层熔覆 | 第46-49页 |
| ·变占空比中空激光熔池温度场分布 | 第49-54页 |
| ·占空比 K=0 时激光束熔池温度场分布 | 第49-51页 |
| ·占空比 K=0.35 时激光束熔池温度场分布 | 第51-53页 |
| ·占空比 K=0.6 时激光束熔池温度场分布 | 第53-54页 |
| ·占空比的变化对温度场分布的影响 | 第54-56页 |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 第五章 环形中空激光光内送粉快速成形实验 | 第57-69页 |
| ·引言 | 第57页 |
| ·实验条件 | 第57-62页 |
| ·光内送粉激光熔覆快速成形系统 | 第57-59页 |
| ·送粉方式选择 | 第59-60页 |
| ·送粉喷头的设计 | 第60-61页 |
| ·温度测量系统 | 第61-62页 |
| ·实验设计 | 第62-63页 |
| ·实验材料 | 第62页 |
| ·环形中空激光单层、多层熔覆实验 | 第62页 |
| ·不同占空比环形光激光熔覆实验 | 第62-63页 |
| ·实验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比较 | 第63-68页 |
| ·单道单层激光熔覆结果分析 | 第63-64页 |
| ·单道多层激光熔覆结果分析 | 第64-65页 |
| ·不同占空比环形中空激光熔覆层微观组织 | 第65-68页 |
|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9-71页 |
| ·全文总结 | 第69-70页 |
| ·展望 | 第70-71页 |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著、论文 | 第75-76页 |
| 附录 | 第76-84页 |
| 附录一 熔覆层温度场仿真计算程序 | 第76-84页 |
| 致谢 | 第84-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