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麦论文--小麦论文

小麦遗传转化体系建立和优化及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基因(Ta-APX)转化小麦研究

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2页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第12-30页
 第一章 小麦转基因技术研究进展第12-23页
  1 小麦转基因技术研究概况第12-13页
  2 小麦遗传转化的主要方法第13-19页
   ·基因枪法第14-15页
   ·农杆菌介导法第15-17页
   ·其他转化方法第17-19页
  3 小麦组织培养及其遗传转化研究第19-21页
   ·受体系统的选择第19-20页
   ·培养条件第20-21页
  4 小麦遗传转化存在的主要问题第21页
  5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21-23页
 第二章 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基因APX及植物抗氧化胁迫基因工程研究进展第23-30页
  1 植物活性氧产生及其清除系统第23-26页
   ·活性氧产生的途径第23-24页
   ·活性氧的酶促清除系统第24-26页
  2 植物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及其在活性氧清除中的作用第26-27页
  3 植物抗氧化胁迫基因工程研究进展第27-28页
  4 本研究的目的及主要技术路线第28-30页
   ·研究目的意义第28-29页
   ·技术路线第29-30页
第二部分 研究报告第30-64页
 第一章 普通小麦品种Alondra's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第30-38页
  1 材料与方法第31-33页
   ·试验材料第31页
   ·试验设计第31-32页
   ·试验方法第32-33页
   ·数据处理第33页
  2 结果与分析第33-36页
   ·不同处理对Alondra's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第33-34页
   ·不同处理对Alondra's分化再生的影响第34-35页
   ·Alondra's的遗传转化和转基因植株的鉴定第35-36页
  3 讨论第36-38页
 第二章 农杆菌介导的小麦遗传转化条件优化研究第38-44页
  1 材料与方法第38-40页
   ·供试材料及菌株第38页
   ·小麦幼胚愈伤培养第38-39页
   ·农杆菌的活化及悬浮液的制备第39页
   ·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第39-40页
   ·Gus组织化学染色及数据分析第40页
  2 结果与分析第40-42页
   ·预培养对小麦愈伤组织Gus基因瞬时表达频率的影响第40页
   ·菌液浓度及侵染时间对小麦愈伤组织Gus基因瞬时表达频率的影响第40-41页
   ·乙酰丁香酮(AS)浓度小麦愈伤组织Gus基因瞬时表达频率的影响第41-42页
   ·共培养时间小麦愈伤组织Gus基因瞬时表达频率的影响第42页
  3 讨论第42-44页
 第三章 小麦Ta-APX基因的遗传转化及其功能的初步研究第44-64页
  1 材料与方法第45-54页
   ·试验材料第45-46页
   ·试验方法第46-54页
  2 结果与分析第54-64页
   ·Ta-APX基因的遗传转化第54-55页
   ·T_0代转基因植株的分子检测第55页
   ·T_1代转基因植株的PCR检测第55-56页
   ·T_1代转基因植株的RT-PCR分析第56-57页
   ·T_1代转基因植株APX酶活性检测第57-58页
   ·T_1代植株苗期白粉病抗性鉴定第58-59页
   ·T_1代转基因植株的赤霉病抗性鉴定第59-61页
   ·转基因植株主要农艺性状分析第61-64页
全文结论第64-68页
参考文献第68-80页
发表文章第80-82页
致谢第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豆对大豆花叶病毒SC10株系抗性的遗传和抗性基因的定位及标记辅助选择
下一篇:水稻多雌蕊突变体dcr的遗传分析和基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