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11页 |
导论 | 第11-16页 |
一、选题意义 | 第11-12页 |
二、研究相关动态 | 第12-14页 |
三、主要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四、创新点与不足 | 第15-16页 |
第一章 增值税理论概述 | 第16-25页 |
第一节 增值税的基本内容 | 第16-19页 |
一、增值税概述 | 第16-17页 |
二、增值税的类型及比较 | 第17-19页 |
第二节 增值税转型的理论依据 | 第19-22页 |
一、税收中性理论 | 第20-21页 |
二、最优税收理论 | 第21-22页 |
第三节 国外增值税选择的借鉴 | 第22-25页 |
一、增值税类型选择的国际比较 | 第23-24页 |
二、国外增值税制度的启示 | 第24-25页 |
第二章 中国增值税转型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 第25-35页 |
第一节 中国增值税的历史沿革 | 第25-28页 |
一、1980—1993年逐步扩大增值税试行范围 | 第25-26页 |
二、1994年全面推行增值税 | 第26-27页 |
三、1995—2008年逐步推进增值税转型 | 第27页 |
四、2009年全国范围内正式实行增值税转型 | 第27-28页 |
第二节 中国增值税转型的必要性 | 第28-31页 |
一、生产型增值税税款抵扣不实影响投资与出口 | 第28-30页 |
二、生产型增值税税收负担失衡影响经济目标的实现 | 第30-31页 |
第三节 中国增值税转型的可行性 | 第31-35页 |
一、政府财政可以承受增值税转型所带来的成本 | 第31-33页 |
二、金融危机爆发为增值税转型创造了适宜的宏观经济环境 | 第33页 |
三、不断提高的税收征管水平有利于增值税转型的实施 | 第33页 |
四、借鉴国外经验有助于我国增值税转型的顺利实施 | 第33-35页 |
第三章 实行增值税转型改革的经济效果及局限性 | 第35-53页 |
第一节 增值税转型改革的宏观效果分析 | 第35-43页 |
一、增值税转型对投资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 第35-37页 |
二、增值税转型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喜忧参半" | 第37-39页 |
三、增值税转型使资源更加合理、公平地在行业间流动 | 第39-41页 |
四、增值税转型可能加剧区域经济结构的失衡 | 第41-42页 |
五、增值税转型对就业的负面影响较小 | 第42-43页 |
六、增值税转型给地方财政带来巨大压力 | 第43页 |
第二节 增值税转型改革对微观主体的影响 | 第43-46页 |
一、增值税转型促使企业技术进步和设备更新 | 第44页 |
二、增值税转型可以鼓励民间投资,特别是小规模纳税人投资 | 第44-45页 |
三、增值税转型刺激居民的消费需求 | 第45-46页 |
第三节 增值税转型改革的局限性 | 第46-53页 |
一、增值税课税范围较窄 | 第46-48页 |
二、小规模纳税人的相关管理亟待改善 | 第48-53页 |
第四章 进一步推进增值税改革促进经济发展 | 第53-65页 |
第一节 增值税改革的基本原则 | 第53-55页 |
一、有助于维护税收中性 | 第53-54页 |
二、有助于中国经济发展 | 第54页 |
三、有助于稳定财政收入,增强政府的调控能力 | 第54页 |
四、有助于税收征管工作的开展、提高现行征管手段 | 第54-55页 |
五、坚持有"中国特色"的增值税改革 | 第55页 |
第二节 完善现行增值税制度 | 第55-61页 |
一、扩大增值税的征收范围 | 第55-58页 |
二、改进小规模纳税人的征管制度 | 第58-61页 |
第三节 加快增值税转型配套措施的落实 | 第61-65页 |
一、逐步实施增值税转型的其他配套税收政策 | 第61-63页 |
二、完善财政管理体制 | 第63-65页 |
结论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0-71页 |